第2章(2 / 2)

“不用了,小云!嫁出的女儿泼出的水,你既然嫁过来了,就要多替夫家着想。但如果受了委屈娘家永远是你避风的港湾。家里的事情我都能应付,现在新华、建华都长大了。新华跟着你金城叔学打铁,过两年出师了,家里状况就会越来越好!”,书求站起身,“好了,你们两口子没事就好!夫妻二人要和睦,家和万事兴。新华、建华,我们回去”

今年这个年,新华家确实比往年好,按估算今年至少到年初五都能有饱饭吃,这对他们家来讲已经是非常幸福的了。除了有比往年充足的细粮外,还有两个鸡蛋,是父亲帮镇上一朋友写了份状子,结果官司打赢了,对方为表感谢送了两个鸡蛋。那个年代吃饱饭都成问题的年代,鸡蛋是很珍贵的。按照父亲的安排,这两个鸡蛋一个准备年三十晚上打个蛋汤,大家忙了一年算是能尝点腥味。另一个鸡蛋母亲则建议煮个水煮蛋给还未满周岁的老七吃,连壳煮的鸡蛋又补钙营养价值又没有流失。

这是吃的方面,穿的方面,母亲帮新华和建华两人做了一身新衣服,说是新衣服其实根本不算新衣服,讲起来大家都还会觉得忌讳。但是面对物质的极度匮乏,忌讳都成为了一种奢望。这要从大寒那天的事情说起,那天新华因师父交代了要早点过去,于是是母亲赶早上山砍柴,母亲背着七弟担完柴下山时,看到山脚下趴着个人,母亲忙放下担子小跑过去。走进看估摸着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趴在草丛旁,脸埋在草堆里面。叫喊了几声没动静,母亲用手推了推仍然没任何反应。于是动手把他翻身过来,才发觉这人已经浑身僵硬,这天寒地冻的,也不知道是冻死的还是饿死的。吓得她柴都忘记担,急忙跑回家,书求看到妻子慌张地跑回家,忙问她:

“怎么啦,慌慌张张的?”

“不得了,死人啦。“

“什么死人了,你说清楚点“

“我在后山砍完柴下山看到一个人趴在草堆,走进看应该是已经没气了”,新华母亲心有余悸地答道。

“你看了是谁没有?”

“不认识,我也没太敢仔细看。”

“我去公社找人一起去看下”,说完书求就出门往公社方向走了。

等缓过神来,新华母亲又折了回去把柴担回家,担到半路她又折回去,走到死人旁慌忙地从死人身上扒下外衣外裤再赶紧往回走。虽然这么做很不地道甚至有点缺德,但是她转念一想,人走都走了,何必再浪费东西,能让他生前的东西再次利用起来方便他人造福他人也是一份功德。这样一安慰自己,心里负罪感就小了很多。后来听说这名死者不是附近村的,具体哪里的人也不清楚,这件事后来也就不了了之。尸体在公社停放了一个礼拜没人来认领,几天后就匆匆火化了。

从死者身上拔下的衣裤,加上家里的一些碎步,新华母亲花了三天时间改了两套衣服出来。他们家子女多,平时都是老大的衣服穿不了了给老二,老二出不了了给老三穿,有句民间俗话是这样说的: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是老三。这样依次传下去,到了老五、老六身上,就是补丁上面搭补丁。从这一点来讲,她这个做母亲的确实觉得亏欠几个小的了。但是没办法,只有这样才是最节省的方式。要不每年光做衣服的费用他们家就负担不起。更何况,肚子还填不饱,有块遮羞的布,尽量不冻着,就将就着过吧。人是很有韧性的,之前觉得难以接受的境况的,真走到那一步也能挺过来。新华还听父亲讲起过,山背陈家有户人家生了十个小孩,冬天没有衣服穿一家人都躲在被窝,一两套能防寒的衣服只供不得不出门的穿。

母亲之所以给新华、建华二人做衣服,一是他们身上的衣服已经明显不合身了,再者他们换下来的旧衣服缝缝补补还可以让手下的弟弟门接手。所以这个年对新华来讲是幸福的,家里境况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自己跟着师父学手艺也让他对未来充满憧憬。都说新年新气象,他相信以后会一年更比一年好。

年三十作为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大家做着做后的打扫工作,张灯结彩,贴春联。灯笼不一定每家都会挂,但是春联是每家每户必备的,那时人们都会买些红纸,然后送到那些毛笔字写的比较好的又很有学问的人那里去,请他们代写。每年村里的春联都是王书求写的,算是义务帮忙,作为村里的知识分子,他自己也觉得有着这一份义务。帮忙写了春联,客气的就会送个三瓜两枣表示感谢。每年的除夕那一天也是最热闹的,大人们在厨房里忙着烧饭做菜,小孩们则负责打扫卫生、贴春联。那时候农村的厨房可不是象现在这样的,一般的人家都是一进大门就是一座烧柴火的大灶,灶旁边就是水缸和饭桌,一家人围着灶台忙活着好不热闹。

除夕的年夜饭也是最让人期待的,忙碌了一年的人民把对美食所有期待都集中在这一餐。大概到晚上七点左右,搞完卫生贴好春联,书求就招呼一家人坐下。作为一家之长,王书求每年都会在开饭前对即将过去的一年做一个简短的总结,并对来年展开畅想,最后以几句祝福语结束。简单的仪式后,大家才能开始动筷。

今年对这个贫困的大家庭来讲属于变化的一年,王书求辞了教书先生,小云出嫁,新华跟着师父学手艺。都说人挪活树挪死,变才会通,有改变才会带来希望。饭后母亲开始分发压岁钱。别家可能都是五分,一毛的。但是他们家每人只能给到一分钱的压岁钱,虽然钱不多,却代表着一份寓意和祝福。

压岁钱,又名压“祟”钱(“祟”就是不吉利的东西。古人借这个习俗来表达来年不要有任何不吉利的事情发生)。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年。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在除夕夜,母亲将用红纸封好的压岁钱放在小孩的枕头底下。放压岁钱时,母亲自会说些祝孩子们平安健康成长之类的话。

那时候还没有春晚,条件好一点的家庭已经装上了15瓦的钨丝灯泡,那会电压很不稳定,这种钨丝灯里面的钨丝很容易被烧断,烧断后拿着灯泡轻轻摇晃,烧断的钨丝可能刚好又搭上了,灯泡又可以继续亮。新华家一直坚持的用煤油灯,不是觉得钨丝灯灯不方便,而是,装电需要钱,电灯又要耗费电费,相比较还是煤油灯性价比高。那时候已经开始流行手电筒了,收音机也渐渐走入普通老百姓家。谁家里要有一台半导体收音机的话,就会成为全村羡慕的对象。每天固定时间就会有左邻右舍聚集到有收音机的家里收听外面的世界,一般也就收听个半小时,主家就会把收音机关闭,还不忘加一句,“不听了不听了,这东西费电着呢!”

年三十晚上,大家都会守岁,俗称“熬年”。建华一家人围着火炉聊着天,不到一岁的老七好像也知道今天过年了,安静地趴在母亲背上不吵不闹,瞪大着双眼观察着这个新奇的世界。老六围着大家时而逗下七弟,时而到父亲跟前吵着要抱。老四老五外面跟着同村小孩放鞭炮。兴致高的在年三十晚上会守岁到天亮,也有的零点之前就睡了。不管守岁到几点,他们这边都有个习俗,就是在零点之前会放鞭炮把家里大门关上,俗称“关财门”,寓意着旧的一年到了尽头。第二天早上清早又会打开财门放鞭炮迎接财神爷,俗称“开财门”。

大年初一是最热闹的,有的守岁到天亮的很早就开了财门迎财神,所以除夕晚上到初一早上基本都是鞭炮声不绝于耳。新华昨晚陪着父母守岁到十一点关了财门就上床睡觉了,他上床睡觉的时候弟弟门都已经睡着了,只有二弟建华头枕着双手挣着双眼似乎在沉思什么事情。

“老二,怎么还不睡呢?”新华问道。

“我睡不着”

“怎么?有心事?”

“哥,你现在已经拜师学艺了,至少有了努力的方向了”,建华沉默了一会开口道,“我以后还不知道干什么,我不想以后就这样跟着父亲每天到对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挣工分,重复做着重复的事情,像个机器一样。”

“我之前也跟你一样迷茫过,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迷茫,我记得咱俩小时候那会,父亲就经常教我们读书认字,教我们做人的道理,父亲也希望我们能做个读书人,以后能走出农村迈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可是后来弟弟们出生随着家里的境况越来越艰难,我们连学都没得上了,七八岁就开始跟着母亲干农活,那会我也非常迷茫”,“有次父亲带我上山砍柴,看出我做事兴致不高语重心长地跟我说: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人就像一个机器、一把砍柴刀、或者是一颗钉子,是没有太多选择的,很多时候都是社会选择了你,社会需要你是一颗钉子的话你就是一颗钉子死死钉在那,需要你是一把砍柴刀刀时候,就会把你打磨的锋利用来砍柴。我们要做的就是修炼好自身这块材料,当需要把你打磨的时候你必须要是一块好料子。”

“在我们村,你觉得父亲可能算个读书人懂的多跟一般人不一样,在整个镇上父亲可能是很平庸的,在到咱们县城,地区,省,甚至整个中国,父亲啥也不是。在我们地球,中国现在还属于贫穷落后的国家。我时常仰望星空,宇宙这么大,我们地球又是那么渺小,更何况我们个人。所以我们个人再大的苦恼,在这个宇宙中都是那么的不值得一提。”

“把眼下的事情最好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就像父亲说的,当社会需要你成为一把利剑的时候,你自身要是一块好钢。早点睡吧”。说完,新华把被子蒙上没多久就睡着了,建华听了大哥这番话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建华心气高头脑也灵活,做事有勇气,有一颗不甘平凡和勇于闯荡的心,他觉得自己不可能一直呆在农村做苦力活,他向往外面的世界。新华后来也不知道那晚二弟建华到底睡了没有,他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反倒睡得特别踏实。过去的一年的过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反映在除夕的这个觉上。

初一,父亲早上五点就开了财门,新华睡梦中一直能听到鞭炮声,但是自家的鞭炮声一响他就知道是父亲起床开财门了。每年初一开财门都是父亲和母亲一起,一般放完鞭炮开完财门都会互道一声“发财发财!”,然后会对新的一年许下愿想。鞭炮声把睡梦中的小孩都闹醒了,小朋友们穿好衣服起床也都会互道一声“发财!”,互道一些祝福语。母亲已经开始准备“拿财“的团盒。

大年初一洗漱完,一家人会坐一桌“拿财“,所谓“拿财“是个吉称,就是坐一起吃点花生瓜子红薯干,把大年初一吃的这些干货比作“财富“所以叫“拿财”。每个人面前都有一杯茶水,一家之长会一次倒三次茶,每倒一次会说一句吉祥话,然后大家干杯,再互道祝福。

拿完财母亲会把桌上的“财”用袋子装起收好,这叫聚财,而且年十五都是不能往外倒“财”的。收拾好目前就开始热饭,初一一整天都是吃除夕的剩菜,有个讲究是初一不能动刀,初一动刀不吉利,另外吃往年的剩饭剩菜证明是年年有余。吃完早餐一家之长就会带着儿女出门拜年,堂客们就在家里负责招待来家拜年的客人。年初一大家首先都会到祠堂集合祭拜祖先。一般是由族里威信的长者牵头,带领全村人举行祭拜仪式。祭拜完祖先,各家就到村里挨家挨户拜年。除了两家闹矛盾不和睦的,一般每家每户都会相互拜年。也有的两家之前有点矛盾的,一方如果想缓解关系,也会趁着初一放下隔阂主动到对方家拜年,那么两家之间的隔阂往往就在互道祝福中间消除了,毕竟大年初一谁都想得个好兆头。过年其实也是一面镜子,反映了很多问题,要看谁家人缘好,就看他家里坐着喝茶的人多不多,关系不是特别好的一般道一声祝福寒暄下就会走下一家,只有亲戚或者关系比较要好的才会坐下喝杯茶;要看一家是否富裕,就看他拿出来招待的物质丰盛不丰盛;要看一家礼性好不好,就好初一招待来拜年的人的态度。

小孩们跟着大人挨家挨户拜完年,口袋里面早就塞满了花生瓜子红薯干。大人们拜完年昨晚没休息好的就回家补觉了,其他的就在关系比较好的家里坐着聊天。老二建华老三爱华带着老六振华在祠堂前坪看舞龙舞狮表演,每个公社都有一支舞龙舞狮队,挑选全公社精干的青年组成,农活不忙的时候就组织训练。过年过节以及公社或者各村有什么重大活动就会邀请过来进行表演。老四喜华和老五保华跟着村里差不多大小的小朋友一起放鞭炮玩。他们自己已经没有鞭炮了,每年父亲省下一笔经费过年给小孩买鞭炮,不多,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也能体验下过年的喜悦。一般他们自己的鞭炮在除夕就放完了。初一这天他们就是看着别人放或者在别人门口捡没有点燃的遗漏的鞭炮放。他们这个年纪还经常喜欢攀比自己口袋的零食,会相互交流谁家的零食好吃。新华拜完村里的年就跑去师父家拜年去了,村里舞龙舞狮以及小孩子门放鞭炮的活动,他都没有兴趣参加了,这个年让他已经有了一种长大成人的感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