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密语(四)143(1 / 2)

马车慢慢在公主府侧门停下,门房李元安跑出来迎接,王勇搬下车凳,“沈苓”扶着王勇的手臂慢慢下得车来,吩咐道:“李大叔,车上有东西,麻烦叫人帮忙搬进我院里。”

李元安笑着答应,转头看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太监匆匆经过,便高声喊道:“真,过来帮忙搬东西啊。”小内侍脆生生地答应,快步跑了过来。

“沈苓”好奇问那小太监:“你叫什么,叫真?”

小太监放下手中大木盒,羞涩答话:“沈大人,小的名叫知恩,马知恩。大人还记得吗?上回小的割破了手,还是大人给小的包扎上了药。”

“沈苓”笑道:“马知恩,我记起来了。可李大叔为什么叫你‘真’呢?”

马知恩用手挠挠头发,憨憨笑道:“大伙瞎叫着玩的。小的师父高掌事腿脚不便,经常老远叫小的,‘真—,过来。’大伙就这么叫奴婢了,其实‘真’就是知恩俩音连在一起的。”

“沈苓”恍然大悟:“对,真是这样呢,知恩连起来就是‘真’。”

马知恩搬起木盒,又道:“还有门房李大叔,名叫元安,奴婢师傅总叫他李远,小的就叫他远叔。”

“沈苓”如感鹈鹕灌顶,口中喃喃念着:“知恩真,元安远,知恩真,元安远……”突然加快脚步向着荷香院走去。

知辛从房中出来,见“沈苓”风风火火地走回来,急忙问道:“小姐,你回来了。是不是肚子饿了,要不吩咐厨房上饭菜吧?”

“沈苓”摇摇手道:“不急用饭,我有个药方记不得了,我要去书房默一默。”

知辛殷勤道:“那我伺候小姐笔墨。”

“沈苓”道:“不用,你去做别的吧,我得静静想一想。”

知辛道:“小姐不是有些上火吗?前几日采的菊花晒好了,我为小姐泡碗菊花茶吧?”

“沈苓”皱眉拧成一个“川”字,沉声道:“闭嘴!我想静一静,再跟我说话我可就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了!”

知辛一惊,退到一边不敢再发一声,她的小姐可是很久没有这样词严色厉地对她说话了。

“沈苓”走进书房,关好了门,执起笔极力回想着六日前看到的那两页奇怪的菜谱,一个字一个字地拼凑着那记忆的碎片。

距嘉慧公主离京和亲的日子不多了,要做的事情又太多。她每日半夜都要去姬园仔细调配那“无常”的方子,白天又在琢磨找到解暗语的法子,每日睡眠的时间很少,对那菜谱的记忆被冲得很淡了,有几个菜名仿佛飘动在空中的光影,明明就在眼前,伸手却怎么也抓不住。

不知扯下多少发丝,拗断几支笔杆,待到天光大暗的掌灯时分,“沈苓”终于将那两页菜谱给拼了出来。

一页是:

“酒泉飞水波

仙楼牛尾冻

米蛋炸鱼糕

糖烤烩茶肉”

还有一页是:

“月半空

菜最美

炖嫩筋

熬冰耳

炸薄荷

蔬鱼粥

蒸糖酒

熏鸡鹅”

从第一页的二十个字中取某个字的声,再从第二页的二十四个字中取某个字的韵,再加上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八个声调以一至八的数字来表示,连起来就是一个新的音、一个新的字。

“沈苓”点上蜡烛,拣了一段诗句,用这个法子拼凑在一起,每个字都能拼得上。她不禁暗暗赞叹:“真是太奇妙了,这是一部注音密语!”纵观她所看过的兵书,从未有提及这样的密语,郑辰玦和严予真乃有才之人,他们创造的这种密语真是奇思妙想,令人叹为观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