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离京230(1 / 2)

“上锋有令,待全城审验了户藉方能出城。”

“官爷,俺叔快不成了,趁着还能支撑上几天,想赶回老家再看一眼俺奶奶……”一辆驴车停在城门口,一个瘦高个的后生牵着灰驴的笼口呆呆立着,一个头包布巾黑黝黝的村姑抹着眼泪哀求着,又往城门守卫手中塞了一串铜钱。

一个守卫上前掀开驴车的布帘,一股难闻的药味扑面而来,熏得他退后半步。车里很狭窄,躺着一个面色腊黄的削瘦汉子,他双目无神地半睁着,看上去已是有进气没出气了。

“真是晦气!快走吧。”守卫的头儿掂了几下铜钱,摆摆手示意他们出城。

“多谢官爷,多谢官爷!”村姑不住道谢,又转头向后生道:“五哥,咱们走吧。”

后生也不答话,拽着灰驴的笼口往前走,可那头倔驴立在原地一动不动,后生拿鞭子去抽它,它不光不走反而还往后退了两步。守城的兵士看得哈哈大笑。后生急了,提拽紧笼口拉动灰驴。

“五哥别急。”村姑手搭在后生肩头,从包袱中取出一个青萝卜,扯下一半缨子喂进驴嘴,又举着另一半缨子在灰驴身前逗弄着。灰驴嚼完了萝卜缨子,这才挪动步子拉着车去够眼前不远的另一半缨子。

待出了城一段距离后,坐在车架一侧的村姑取出一条湿帕子细细擦拭自己的脸,一张白晰俊秀的脸蛋显现了出来,这村姑便是程柏蘅妆扮的。她扭头道:“五哥,真的不再见一见太子殿下吗?”

赶车的后生便是郑辰琮,他也抬起手臂用袖子擦脸,之后抽出一记响鞭,沮丧道:“阿蘅,我实不知以什么身份去见他?我看了榜文,下月初六便是太子哥哥登基之日,他要做皇帝了。可我是逆贼之子,多年来蒙太子哥哥的教养才长到今日,怕是,怕是他也不愿再见到我了,可能还会恨我。我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如果生为逆贼之子是我的错,那我的功劳也可以抵过了。别说我了,那日光复军进城时,远远看到程点检,你不也没有上前相认吗?”

“等过一阵子,我还会过来见父亲的。不过五哥你也不见一见未央姐姐吗?她可是等了你三年多了。”

郑辰琮掀开车帘看了一眼躺在车里的那个腊黄男子,将帘子一放,道:“只怕她知道我是反贼之子,都不肯再见我了。袁总兵是个心中有算计之人,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未央不嫌弃我的身份,袁总兵也决计会反对的。”

“未央姐姐不是那样的人,她是真心待你的。当年太子可是为你办了丧事,可她还是毅然搬进你的府里,决意为你守节一辈子。”

“不要再说了。是我拖累了她的名声,误了她三年的青春,这婚事本就不是我本意,就让她当我死了吧。”郑辰琮心中不痛快,干脆倚在驴车上闭上了眼。

“你若不说清楚,她还不照样一直等着你?”程柏蘅有些着急,用胳膊肘轻轻碰了碰郑辰琮。

郑辰琮有些恼火,小鞭子甩得啪啪响,灰驴也加快了步伐,驴车在不甚平整的路上晃来晃去,吱吱作响。半晌,郑辰琮才开口:“阿蘅,你是不是也瞧不上我这个反贼之子?告诉你,这辈子我也没什么好留恋的了,我就只有你了,我就赖上你了,因为你说过的,说要与我一道仗剑行走天下的。”

“我什么时候说过这样的话?”

“你可别赖啊。三年前九月,就在午子山虎头崖。你说的是,待大仇得报,你愿与我一道仗剑行千里,纵马游天下。”

程柏蘅低头思忖片刻,恍然道:“是有那么回事。可那时候我不过十二岁,懵懂稚语怎能当真?而且,五哥仍有婚约,我想你也不是弃誓背约之人。”

郑辰琮皱眉抱怨道:“本来出了城心情挺好的,这下全毁了。咱们先去将事情办妥了,再说别的事吧。还有,后面这个人身子动了好几次了,你看是该继续喂药还是点了穴道?”

程柏蘅见他转开了话题,也不再劝他,道:“药性下去还得一个时辰,一直喂这药怕伤了他的脑子,万一傻了可就不好办了。”

一种别扭的气氛围绕着两人,他俩便不再说话。郑辰琮自顾自驾车,程柏蘅则是靠在车上闭目养神,可她觉察到郑辰琮总在偷看自己,可只要一睁眼,郑辰琮便装作四处扫视,程柏蘅扭过头偷偷笑了。

金顶山真乃暑热中的清凉之地,虽是红轮高悬,崖壁下吹来的风仍是送来凉意阵阵。此时,神龙寨里欢声笑语,大灶上炖鸡烹鱼,女人们挑选着程柏蘅二人买来的衣料,男人们则是往房里搬着他们买来的粮食蔬菜,几个孩子围着光着膀子的王诚看他持刀屠宰一头肥猪,如同过年一般热闹。

连一向抠门的崔律也搬出两坛自己珍藏的松液放在院中的石桌上,呵呵笑道:“就剩这两坛了,若不是郑兄弟和程兄弟,不,是程姑娘来了,我可舍不得拿出来。”

吴庆不信,大叫道:“崔律你这个铁公鸡,我老吴这就帮你一个忙,快把你屋子的钥匙给我,我给你变出个十几二十坛来。”伸手便去崔律的腰间掏钥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