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对阵夏侯惇68(2 / 2)

伊籍也派出弓箭手,赶去河边助阵。

双方箭羽交织,你来我往,即使身边同伴一个个倒下,也绝不退让。

下水的蛮人和敌军斥候,在河心遇上了。

他们两两捉对厮杀,河面上,水底下,到处刀光剑影。

一团又一团血花在水中爆开。

伊籍用望远镜看去,基本上是熟识水性的蛮人,压着不识水性的曹军打。

随后,伊籍看到兀突骨,仗着藤甲坚韧,身有鳞甲,不怕弓箭。

他居然冲到了河对岸,接连手刃了好几个弓箭手。

弓箭手最怕近战,被兀突骨这么一搅和,曹军弓箭手阵型顿时混乱起来。

刘备军弓箭手乘机发难,一阵阵箭雨撒过去,射得对手惨叫连连。

夏侯惇暴怒。

他派出一队铁骑,要求务必击杀兀突骨。

兀突骨虽然智力只有26,但战斗直觉并不差。

他知道敌军铁骑不好对付,扭头跑进河里,撤退了。

曹军铁骑冲过来时,兀突骨已经下了水。

铁骑们只看到水淹在兀突骨胸口,按常识觉得马比人高,人能过马一定能过,便顶着箭雨,冲进河里。

然后悲剧了。

人马俱甲的重骑兵,浮都浮不起来,直接沉底。

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看到,兀突骨的脚并没有踩在河底。

兀突骨其实是靠着藤甲的浮力,漂过去的。

这里的水很深。

当然,他们已经没有机会向夏侯惇报告了。

又是几轮箭雨后,曹军弓箭手扛不住了,留下一地尸体,逃了回去。

敌军斥候没了掩护,纷纷从河里撤退。

哪里走得了。

沙摩柯一箭一个,其他弓箭手也各显能耐。

只一会儿工夫,敌军斥候就全军覆没了。

现在,伊籍知道了哪里还能渡河,而夏侯惇却不知道。

伊籍占据了地利。

于是,伊籍召集众将领,部署战斗任务。

他把总共八千人的部队,按照汉制,分成二十曲,每曲400人。

伊籍自领二曲长枪兵共800人,防守大道浅滩。

伊籍命令邓艾领红衣大炮及其护卫队400人,隐藏于伊籍长枪兵之后,作为杀手锏。

伊籍命令关羽、魏延、胡车儿、邢道荣四将,各领400士兵,前往已经探知的四处水浅地段,作为主攻。

伊籍命令徐庶,王平,刘封,霍峻,廖化五将,各领400士兵,与主攻部队间隔列阵。

伊籍要求他们:同样作出渡河姿态,迷惑敌军。

但在主攻部队过河后,转为支援部队,从四处水浅地段跟进。

伊籍命令兀突骨,关平,周仓,陈应四将,各领400擅长游水的士兵,前往四处水深地段。

伊籍要求他们:若对岸有敌军防守,则只作渡河姿态而不进攻,疑惑敌军。

若没有敌军防守,则实施泅渡。

伊籍命令沙摩柯、鲍隆、糜芳、糜竺四将,各领400弓箭手,沿河岸游击。

伊籍要求他们:压制敌军弓箭手为主,支援我方进攻为辅。

伊籍最后道:“战斗一旦开始,场面将会很混乱,又有河流阻隔,我的传令兵肯定无法及时联络到各位。

“因此,请各位将军务必发挥主动性,尽情施展才华。

“拜托了!”

众将领轰然允诺,分头行动。

于是,伊籍八千士兵,在蛮河边分列开,摆出14个部曲同时渡河的姿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