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太平军第一次西征77(1 / 2)

太平军拿下南京以后,为了稳定人心,并为定都南京制造舆论,杨秀清弄出了一本名为《建天京于金陵论》的小册子。

在这本小册子上,有太平天国所有高层的表态。大家的语气一致,全都盛赞南京“虎踞龙盘”,“形险地胜”,是定都的首选,集体为杨秀清的决策“抬轿子”。

由此,杨秀清做主,太平天国定都南京这事也就这么定了。

从这时候开始,太平天国的性质就从流寇武装变成了割据政权。

而洪秀全也是从这天开始,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天京城。

洪秀全这个人,原本就贪图享乐,缺乏大志。被杨秀清通过“天父下凡”接连修理几次后,他仅存的一点进取心也消散殆尽,变得彻底腐化堕落,不理朝政。

一把手不管事,身为二把手的杨秀清自然就得接过重担。

就在进天京的当天,杨秀清委派萧朝贵带着林凤祥、李开芳发动东征,陆续拿下天京东面的镇江、扬州。

得知消息,英法两国担心其在镇江的贸易,第一时间派代表前往天京,试探太平天国高层的态度。

清廷得知消息,对此也是极为震动。

江南自从唐朝开始,就是全国的财源。清朝时期,仅苏南一地就占了全国漕粮总额的一半。如果太平军在天京站稳脚跟,继而拿下整个东南,清廷的财政就崩溃了。

这是涉及到社稷安危的大事,不能怠慢!

很快,咸丰发出绝命,令尾随追击太平军的向荣在孝陵卫、紫金山、雨花台和东西门外建立江南大营,阻止太平军东进苏州。

江南大营就在天京城外,距离洪秀全的天王府还不到十公里。向荣在洪秀全的眼皮子底下扎营,等于是与太平军“脸对脸”的对峙。给天京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对于这个腋下之患,太平军上下当然是希望拔除。

但因为攻坚能力不足,太平军的数次攻势均是无功而返。

到了4月16日,为了缓解江南大营的压力,咸丰又令钦差大臣琦善在扬州建立江北大营,以策应江南大营,达到“合力兜剿”太平天国之目的。

对于这个江北大营,太平军也是屡攻不克。江南、江北两座大营就像一把钳子,将太平军东进的道路牢牢锁死。

当然,清军攻坚的能力也不行。向荣指挥所部进攻南京,也是损兵折将,收效甚微。

由于双方都是谁进攻,谁吃亏。谁防守,谁占便宜。因而太平军和江南、江北大营的清军便很有默契地选择长期对峙,都不贸然进攻了。

但是,太平军当时的地盘很小,仅据有今天的南京、扬州、镇江、马鞍山等城市,与清朝的实力差距太大。如果就这么对峙下去,太平天国的前途堪忧。

杨秀清及时意识到了这一点,太平军的主力不能耗在天京城外,必须分散作战,将清军的主力调至外线。

太平军发动西征和北伐,打乱清军部署,顺便扩充地盘的战略计划,就这样被提上了议程。

杨秀清以胡以晃、赖汉英(洪秀全的小舅子)为统帅,发动了西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