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左宗棠配合太平军56(1 / 2)

黑旗营还在围广州和英国舰队,不过石达开已经回到香山。五大家族把房产都送给了黑旗营。

既然知道对外贸易的本质,石达开当然是针锋相对,发行纸钞,回收金银,茶叶统一出口,进口西方工业机器,禁止鸦片贸易。

石达开很忙,华夏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进入第二年,他让葡萄牙人穆帅作为外交部长,出使欧洲国家,采购机器,招募技术工人。

石达开的政权是华夏政权,不分种族,肤色,设华夏户籍局。石达开同意,颁发华夏认证书。军队和公务员,是华夏身份第一批获得者。石达开要给华夏身份的人,分地,发钱,发荣誉。

此时石达开手下分成两派,左宗棠和黄玉坤代表军队和公务员,支持石达开,怎么干都行。

天地会的很多老兄弟,以罗大纲为代表,要求反清复明,还反对传教士。石达开也不生气,他们明着说,总比背着搞小动作好,而且他们把石达开当教主,还要啥自行车。

双方偶尔有争执,石达开单独召见罗大纲,问他为啥一定要大明?

罗大纲说,他没啥文化,大清前面是大明,恢复起来简单。石达开没有批评他,而是说了一句话,“我是石达开,不是大明朱家的孝子贤孙!”

石达开还劝罗大纲,不要参与政治。石达开交给罗大纲新的任务,不能让他闲下来。

罗大纲的未来要收复贵州,四川,在打下地盘后,当地取包税制。石达开承诺,裂土封王名单里,有他和张钊。

当然石达开心里,是不太痛快的,你罗大纲作为小兄弟,怎么这么没眼力价。

石达开既然围住英国舰队,就不需要这么多兵力。他命令彭大顺驻守桂林,两万红旗营北上湖南,牵制清军,减轻太平军的压力。

华夏三年四月,左宗棠进军湖南,一直打到长沙,才遇到了曾国藩和清军抵抗。

长沙一时打不下来,左宗棠被石达开全权负责,经营湖南。

左宗棠就在永州和衡阳招兵买马,建立汉人地方政权。

左宗棠背后的湖湘学院,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胡安国就建议朝廷当必志于收复中原,祗奉陵寝。必志于扫平仇敌,迎复两宫。

胡宏宁可隐居衡山,过清贫的生活,不与秦桧往来,不接受秦桧的召用。

张栻更以力主抗金闻名于世,并把抗金复仇作为治国大纲。自古为国,必有大纲,复仇之义,今日之大纲也。

在张栻的影响下,湖湘弟子们不仅主张抗金,不少人投笔从戎,亲赴抗金战场,成为优秀的抗金将领。

左宗棠在这种爱国教育下,潜移默化,就要反清,就要驱除鞑虏。

张栻及其弟子,还把这种重民思想,体现在湖湘学派的活动中。他们知行合一,注意问民疾苦,访求利病,改革地方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左宗棠在湖南,采取民族统一战线,因地制宜,团结汉人知识分子,建立汉家地方政权。

太平军拿下岳州时,武昌城里仅仅3000守军,湖广总督徐广缙听说太平军望武昌而来时,心情绝望,说自己“屏息以待雷霆”。

湖北巡抚常大淳(常遇春后人)、提督双福,提前将武昌城外关隘据点的清军,全部撤回城内,加上总兵常禄、王锦秀带来的湘南援军,总算凑齐了一万人左右。

常大淳收到情报,知道太平军擅长用炸药炸城墙。为了便于观察敌情,16日下令让城外居民入城,要放火烧尽城外的房子,居民们哀求暂缓几天,好收拾家当再进城。

可常大淳被太平军吓破了胆,生怕太平军突然杀到,不敢等,19日半夜在居民入睡时,纵兵烧屋,烧死了不少无辜百姓,活着的也成了流民。

百姓气愤不过,好多等太平军一到,就主动加入太平军围攻武昌,要干死常大淳替家人报仇。

唐正才按杨秀清命令,24开始在汉阳、汉口用铁索连接船只,建造两座浮桥,将武汉三镇连在一起,方便调动兵马展开攻坚。

武昌地属九省通衢,是华中最重要的城市,太平军占领这,直接可以打断长江航运,让大清南北无法交通。

常大淳和双福就在城墙上远远看着,不敢派兵迎战。

打不死的向荣这时又带兵赶到,出于对萧朝贵的畏惧,不但不进攻太平军,反而向后退缩到柏木岭驻扎。

太平军的浮桥25日完工,萧朝贵将武昌九门,全部都围了起来,武昌已成孤城,太平军优势巨大。

攻武昌跟以前太平军攻桂林、长沙时情况已大不一样。那时太平军兵少,围不起来,只能逮住一面狂攻,桂林、长沙后援不断,越打越痛苦。

现在萧朝贵打武昌,兵多将广,器械弹药充足,进攻手段花样繁多,武昌城成为太平军升级后,第一个练手的目标。

26日凌晨,大雾弥漫,几米内人畜不分,林凤祥、李开芳、朱锡琨、黄益芸、吉文元带5000兵马,发起了第一轮攻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