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曾国藩大办湘军55(1 / 2)

太平军围了长沙,兵临城下,大清慌了,危险!也顾不得防汉人了!

咸丰病急乱投医,开始允许各地办团练,抵抗太平军。

没有办法,太平军无往不利,指不定哪天就打到北京,咸丰帝向前任取经,让地方大员搞民兵组织,给防御加码。

咸丰也没指望曾国藩就把事情给办了,他向10个省的43位大员,同时发布了办团练的命令。

这些人要么是退休回籍的前高官,要么是丁忧(守丧)在家的前大员,咸丰普遍撒网,重点捉鱼,搏一个成功率。

其实这时候,他对曾国藩是不怎么指望的。

要知道曾国藩是有主子的,不是皇帝的忠犬,这时候还是个讨人嫌的人。

曾国藩生于1811年,他比左宗棠大一岁,比李鸿章大12岁,比张之洞大26岁,收到皇帝办团练的信件时,已经41岁了。

他出生于离县城130里的偏僻山村,爷爷曾玉屏性格豪迈刚烈,靠刻苦勤劳累积田地百余亩,在当地很受尊敬。

父亲还是本村第一名秀才,但他的起点上限极低,能中个举人就是祖坟喷火。

曾国藩在父亲严格教导下,四岁启蒙,八岁读完五经学写八股文,他也就是考秀才不怎么顺利,从十三岁考到二十二岁,连考七次才过关。

他第二年就中了举人,28岁中进士并进翰林院读书,起点就是市高官级别。

进翰林院(中央党校)有多牛逼,还没去正式读书的曾国藩,请县高官办事,只需要递个条子就成了。

他在北京城当官也异常顺利,得穆彰阿提拔,“十年七迁,连升十级”,是北京官场的传奇人物。

38岁时就干到了正二品礼部右侍郎,有点相当于今天的文化教育部副部长。

曾国藩打一开始就是天才,学习能力异常强大,就是擅于伪装。

赏识曾国藩升职的是道光,咸丰刚上台,曾国藩就跟他起了冲突,主要是上了篇《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当中有数落大清的地方。

曾国藩当着同事的面,把奏疏念了出来,气得咸丰将折子怒掷于地,要问他的罪。

军机大臣祁舊藻和季芝昌,替他求情辩解,曾国藩才逃过一劫,另转任刑部侍郎,但咸丰内心深处,始终是不太喜欢曾国藩的。

曾国藩对搞团练,一点把握都没有,直到第二年1月26日,才离开家乡见巡抚,商量怎么弄。

曾国藩这个人,能说会道,好话说尽,坏事做完,他是大清的大功臣,力挽狂澜,扶朽木而不倒。他也是汉人百姓眼中的刽子手,杀人狂魔。

石达开也收到了左宗棠的信,关于曾国藩的,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

曾国藩原名子城,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

他走通门路,被大清重臣看中,成为满清贵族忠实走狗,升迁内阁学士,兵部侍郎和礼部侍郎。

咸丰二年(1852年),他奉命前往南下主持乡试,途中其母去世,获准还乡,丁忧守制。

咸丰三年(1853年),他奉谕组建湖南乡勇,即“湘军”。次年于田家镇大胜北伐的太平军。

曾国藩善于伪装,可以说是典型的伪君子,他满嘴道德仁义,对程朱理学推崇备至。

周树人先生评价过曾剃头,此人满嘴仁义道德,心里全是男盗女娼,做的都是吃人的事。

石达开举双手赞成周先生,不愧是有风骨的文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大清的记载不一样,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一个耕读家庭。

曾国藩为长子,家境富裕,是当地大地主,祖辈就在此地,生活宽裕。

道光六年(1826年)春,曾国藩应长沙府童子试,名列第七名。

道光十年(1830年),曾国藩前往衡阳唐氏宗祠读书,一年后转入湘乡涟滨书院。

道光十三年(1833年),曾国藩考取秀才。

道光十四年(1834年),曾国藩进入长沙岳麓书院,同年参加湖南乡试,中试第三十六名举人,并动身入北京准备来年的会试。

道光十五年(1835年),曾国藩会试未中,寓居北京长沙会馆读书。次年恩科会试再次落第。

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国藩再次参加会试,终于成功登第,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自此,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

有了后台,自然就开始蝇营狗苟,他一切都很顺利。朝考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亲拔为第二,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道光二十年(1840年),散馆考试,名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7月,钦命曾国藩为四川乡试正考官。8月,补授翰林院侍讲。12月,曾国藩充文渊阁校理。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转侍读。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3月,任会试同考官。5月,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9月,转左庶子,不久升侍讲学士。12月,充日讲起居注官。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充文渊阁直阁事。道光二十七年,大考二等。6月,升任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稽察中书科事务。道光二十九年正月,授礼部右侍郎。8月,署兵部左侍郎。次年6月,署工部左侍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