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湖湘学派传人左宗棠42(1 / 2)

石达开为啥看好左宗棠,难道就是因为历史书上是名臣,就想当然的认为,有左宗棠就有湖南?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湖湘学派传人。

他在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功勋盖世,他是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1812年11月10日(清嘉庆十七年十月初七),他生于湖南高官沙府湘阴县左家塅。

左宗棠生性颖悟,少负大志。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他随父亲左观澜到省城长沙读书。

1827年(道光七年)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同年因母亲病重放弃院试,不久母亲去世,回乡丁忧。

丁忧期间,他涉猎经世致用之学,涉及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

他认真读过名著如《皇朝经世文编》、《天下郡国利病书》、《读史方舆纪要》及《水道提纲》,这对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起了很大的作用。

1830年(道光十年),左宗棠丧父。丁父忧期间,在长沙,他拜访湖湘学派的贺长龄,贺长龄“以国士见待”。

1831年(道光十一年),他进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贺长龄之弟贺熙龄是老师,对这位弟子,非常喜爱,称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学则确然有所得”。

同年,左宗棠又入湘水校经堂。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在这年的考试中,7次名列第一。

1832年(道光十二年),左宗棠参加在省城长沙举行的乡试,因“搜遗”中第,取得举人功名。

此后的6年中,他3次赴京会试,均不及第。科场失意,左宗棠潜心湖湘学派,经世之学。

1833年(道光十三年),左宗棠首次进京应会试,与胡林翼在北京订交。写成组诗《燕台杂感》,涉及新疆形势。

1835年(道光十五年),左宗棠再赴会试,录为湖南省第十五名,不料因超额而被撤下,仅取为“誊录”。左宗棠不甘屈辱,受湖湘学派影响开始研究反清。

1836年(道光十六年),左宗棠在湖南醴陵读书。

1838年(道光十八年)左宗棠第三次落第归乡,没钱了,他只能做师爷养家。

左宗棠于1840年(道光二十年)至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在安化陶家任教八年,并协助料理陶家事务。

期间他广读陶家藏书,经营柳庄,钻研农学、舆地。鸦片战争失败,大清卖国没商量,他痛骂大清该亡了。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左宗棠反清,陶家拥护大清统治,要做顺民。他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返回湘阴柳庄。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湘阴大水,左宗棠赈济乡邻。

同年,胡林翼向时任云贵总督林则徐推荐左宗棠,但左宗棠不想为大清卖命,推脱未赴任。

1850年1月(阴历仍为道光二十九年),林则徐返乡,约左宗棠于长沙舟中相见。

两人彻夜长谈,涉及古今形势、人物品评、“西域时政”(例如屯政、水利)等。

林则徐与人谈起这次会见,称赞左宗棠是“不凡之才”、“绝世奇才”。左宗棠后来回忆,林大人愚忠,不值得托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