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鸿雁文会·下123(1 / 2)

  他拍拍杜长兰的肩膀:“你这院案首,真是实至名归。”

  杜长兰这份院试心得,对秀才来说作用不大,但对童生们来说却是极有用的,习题中提到不少典故,引着童生去看相关书籍,增加阅识。

  如此不知不觉,真是太厉害了。

  童生们激动凑过来,“杜相公,不知我等可能誊抄?”

  杜长兰眉眼低垂:“不瞒诸位,我原是想大量刊印,奈何人力微薄……”

  众人一下子懂了,张秀才带头道,“我愿助长兰。”

  他取出二两银子递过去,倒不是他抠搜,而是他是第一个人,他给太多,后面的人不好给。给太少,后面的人只会更少。

  果然之后又有人给一两,或者八钱,或者三两,崔遥给了五两。

  几名童生给了一两,也有给七钱的,大抵是不好意思,面色微红。杜长兰挨个记下来,众人此时还以为杜长兰只是记人情,钱秀才笑杜长兰傻。没有富家公子的命得了富家公子的病。

  钱秀才一分没给,他不会帮杜长兰扬名。

  杜长兰此时问:“不知谁认识书肆相关人员,可来刊印?”

  崔遥立刻举手,一名童生也有样学样举手。

  杜长兰拱手作揖,“诸位好意,长兰无以为谢,明日重阳佳节,长兰提前送上茱萸菊花,助诸位祛邪避恶,身体康健。”

  杜长兰从崔遥手里接过花,递给最近的张秀才,一支茱萸绑着黄色菊花,用红绳系着,红黄相映,雅趣极了。

  众人没想到还有这份礼物,都很高兴。

  杜长兰拿出最大最红的一枝茱萸:“这枝带回去送给县令,代表我们一干学生的心意。”

  众人:!!!

  张秀才彻底服了,杜长兰咋这么会来事儿呢,捧了县尊,也拉拢了众人的心。

  于是一群人急不可耐下山,派了几名代表给县令送去茱萸。

  新县令收到茱萸时乐了,当即回赠两本带有名家注释的诗籍给杜长兰他们,还勉励众人一番。

  杜长兰将诗集带回,高举道:“这是县令对所有人的关怀,还望诸位一心向学,于下次秋闱中勇争头名。”

  “我等必不辜负大人期望!!”

  “下次秋闱,我等必定榜上有名。”人群热血沸腾,比日头还烈。

  杜长兰话锋一转:“如此,诸君也莫要忘了谆谆教导我们的先生才是。”

  “长兰兄说的有理。”众人为教谕和训导送去花束和点心,一应事毕,才察觉饿了,顿时结伴去食堂吃午饭。讨论的都是文会之事。

  这场鸿雁文会,众人记住了陆文英写的一手好行书,严奉若的字,陆元鸿的箫,记住张秀才卫秀才等人的好文采,以及杜长兰的院试心得——童生册。

  崔遥回到崔家的时候,崔大郎还对弟弟遗憾道:“长兰是个厉害的,你但凡有一样拿得出手,人家都能拉拔你。”

  机会杵在眼前,傻弟弟都不能用。崔大郎想想都快怄死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