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鸿雁文会·下122(1 / 2)

  卫秀才见杜长兰不阻止,也就隐了严奉若同严秀才的关系,单独将严奉若道来:“我曾见过他一次,当真是松柏青竹一般的人,可惜体弱,受不住科举,只能无缘此途。”

  若是平时说起,众人还没有这么大的感伤,可是透过这一手好字,仿佛都能想象那是如何一位钟灵毓秀的人物。

  有人感性,当即赋诗一首以抒怀心绪。杜长兰顺势引导,不经意将气氛拐回来。

  今日玩乐,太过感伤总是不好。

  “不知长兰兄的墨宝在何处?”

  杜长兰:“这要考验诸君的眼力了。”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在场皆是秀才和童生,有一定鉴赏能力。杜长兰这话不但不会引他们反感,反而更添趣味。

  众人认真寻觅。

  童生们也想开拓人脉,于是努力表现。每一个字都认真细看,然后说出哪个字好,好在哪里。

  有一名童生言之有物,引得周围秀才频频点头,羡煞旁人。不止童生,其他秀才也不甘示弱。

  日头愈发高了,钱秀才心道,就这么几篇字,还能看一天不成,笑话。

  他这个想法刚起,杜长兰道:“诸位,诸位且听在下一言。”

  众人看过来。

  场中不知何时摆上条桌,摆上笔墨纸砚,杜长兰道:“今儿在下抛砖引玉,不知可否能见识一下诸位墨宝。”

  人群顿时沸腾起来,本来嘛,杜长兰拿出来的字迹不差,大家也确实欣赏。但毕竟不是名家真品。

  但此时杜长兰邀请他们参与其中,不管是气氛到了,兴之所至。还是想在大家面前一展所长,秀一回。

  总之,谁也不会拒绝。

  连钱秀才等人都心动了。难得有这么多读书人在,这种机会不多。

  只是谁都不愿意第一个上。

  杜长兰道:“明日重阳佳节,古有击鼓传花,今有奏乐传茱萸如何。”

  崔遥上前捧着一株红通通的茱萸,杜长兰笑着请诸位站成一个圆。

  他手一挥:“元鸿,奏箫。”

  陆元鸿紧张的擦了擦手,笑应,“好。”

  这是一首入门小调:《望山水》

  陆元鸿是他们几人中学的最好的。箫声一起,崔遥顿时将茱萸传给身边人,对方再传下去。

  “快,快传给下一人。”

  “哈哈哈哈——”

  人们的注意力都在小小的一枝茱萸上,激动、兴奋,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意,他们此时此刻,都忘了平日同他人的嫌隙,沉浸在单纯的雀跃中。

  茱萸传到卫秀才手中,曲子吹到高/潮部分,他递出茱萸的同时心里计算着。

  这支曲子不长,大概一盏茶的时间。山风微微,曲终茱萸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