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描写雪景的诗(2 / 2)

〔宋〕俞汝尚

释履从军蚤滥官,已衰能复尚盘桓。

迩来齿发羞相问,乞有衡茅觅自安。

使我襟怀遗内热,诵君诗句袭人寒。

知谁便是知音者,且作岩溪雪景看。

译文:释履放下履踪从军,很早就任官不得志,如今身体已经衰弱,虽然有能力重新尚未平定的地方停留。

近来我的牙齿开始脱落,感到羞愧地互相询问,请求有一个安定的住所来避免风霜。

让我内心激荡的热情得以释放,背诵着你的诗句温暖了我寒冷的身心。

我知道谁才是真正的知音,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岩溪上飘舞的雪景吧。

作者因为在官场上遭遇挫折,决定放下官职从军,但现在身体状况已经衰弱。牙齿脱落引发了羞愧之情,他渴望找到一个稳定的住所来安享晚年。作者对友人的诗句充满感激,也体会到知音的珍贵。他们一起欣赏雪景,度过愉快时光。

〔宋〕孙锐

湖天雪景弄朝晖,清彻如云散雨衣。

肌骨已随云影去,玄真仙代竟忘归。

译文:湖面上晨曦中的雪景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清澈的湖水仿佛被云雾缭绕,如同飘散的雨衣一般。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宋〕舒岳祥

丹青不用画吾庐,小小茅茨住近湖。欲探春风先插柳,要看雪景更栽芦。野船摇处水乱叠,海雁眠来草似铺。妆点个中新景致,藤冠布褐老癯儒。

译文:丹青不必描绘我的居所,我住在小小的茅草屋旁近湖。欲要感受春风,先要插上垂柳;想要观赏雪景,更要种上芦苇。野船在水面摇摆,沙堆成叠;海鹅在草地上安然入眠,草堆如同铺设的毯子。自然的美景装点其中,藤编的冠带,布衣,白发苍苍的儒士。

赏析:《卜居》以简练的词句勾勒出了作者隐居湖畔的居所,展现了一幅宁静、自然的生活画面。诗人在这幅画面中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的前两句“丹青不用画吾庐,小小茅茨住近湖”直接点明了诗人居住的环境,表现了一种质朴自然的生活状态。诗人不需要用绘画来描绘自己的居所,因为它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小茅茨的住所靠近湖边,使得诗人能够近距离感受到湖光山色所带来的美好。接下来的两句“欲探春风先插柳,要看雪景更栽芦”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冬天的期待。插柳和栽芦都是为了更好地观赏和体验大自然的美景。这里春风和雪景成为了诗人感受自然的媒介,通过感受春风和雪景,诗人能够更好地融入自然。诗的后两句“野船摇处水乱叠,海雁眠来草似铺”描绘了湖畔的景象。野船在湖面上摇曳,水波连绵不断,形成了美丽的波浪。海雁来到湖边休息,草地上布满了它们的身影。这些景象使得湖畔更加生动活泼。最后两句“妆点个中新景致,藤冠布褐老癯儒”描述了诗人自己。诗人以自然为背景,展现了自己的形象。藤冠、布褐、老癯儒这些词语传递出一种朴素和知性的气质,彰显了诗人的隐居者身份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求。整首诗以简洁、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了作者隐居湖畔的居所和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通过对自然的感知和对自己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总结:诗人以简洁的笔墨描绘了自己的居所,茅草小屋靠近湖边,生活在自然之中。在描写景色时,诗人用垂柳和芦苇分别代表春风和雪景,展现了对四季景色的期待和欣赏。诗中还描绘了野船、海鹅等生活场景,生动再现了自然的美好。最后,诗人自我描写,以藤冠、布衣和白发的老儒士形象收尾,更加强调了与自然相融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天色暗了下来,苍山也越来越远,天气寒冷,茅草屋更显贫困,我借宿在这家茅草屋里。夜深时,听到柴门外有狗叫声,是主人家迎着风雪回来了。

赏析:这一年的雪夜,刘长卿在赶路。

在雪天赶路,真不是个好差事。正苦寒之时,幸好碰到一个可以避雪的地方,真是幸运。愿你在雪天时,有朋友有避雪之地。

〔清〕吴伟业

白头风雪上长安,裋褐疲驴帽带宽。

辜负故园梅树好,南枝开放北枝寒。

赏析:吴伟业是明末清初诗人,此诗作于他应清廷征召北上时。

诗人白发苍苍,顶着风雪,向BJ进发。一路上穿着粗糙的衣服戴着宽大的帽子骑着疲倦的驴子,情形萧索。

无法欣赏到故园开放的美丽梅花,只能看到北方凄寒的梅花,心中无限惆怅。

诗人不愿北上,却必须北上,与这风雪交加的情形,何其相衬。

〔宋〕韩琦

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译文:迎春花纤弱细长的绿色枝条覆盖在栏杆上,嫩黄色的花朵顶风冒雪,凌寒开放,不怕自己的鲜艳色泽被损伤。它并不因自己能早早迎接春天的到来而感到自满,它知道百花千卉共同开放散发芬芳才是春天。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译文: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唐〕元稹

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骢御史上南秦。

译文:京城的寒冬已经过去,快到寒食节了,而骆谷已是春深时节却没有一点春的气象。

抬头只见山顶的白云只有车盖大小,更让人心惊的是山脚下的积雪就像粉尘一样。

冰雪把千峰石柱装扮成了千株玉笋,又把万株松萝装扮成了万朵银白色的花朵。

山上的飞鸟都栖息在树上,猿猴也一动不动,只有我骑着一匹青骢马独自走在出使东川的路上。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南秦地区的雪景,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受。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将帝都的寒冷与南秦的春天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南秦地区春天的延迟和特殊性。岭头的云和岩下的雪花形成了景物的层次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诗人通过描写千峰上的笋石和万树上的松萝,以及停滞的飞鸟和猿猴,进一步突出了南秦地区雪景的美丽和独特。最后,御史骑着青骢马上南秦,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权力与自然的对比,以及作者对官员行走在自然之间的景象的观察。整首诗以短小精炼的语言描绘了南秦地区特殊的雪景,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感受和观察力。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唐〕薛涛

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译文:在玉垒山前的风雪夜晚,在锦官城外,我们分别的心灵。信陵公子若问起,我将长久怀念我们在夷门的旧情。

诗意: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景,诗人用风雪夜晚、别离魂等形象描写离别的凄凉和伤感。诗人还表达了对旧情的思念和怀念之情,即使在将来的日子里,他也会一直怀念信陵公子与他在夷门的往事。

赏析:《送卢员外》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和对旧情的怀念的诗。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如风雪夜、别离魂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中的凄凉和伤感。诗人通过与信陵公子的相问,表达了对旧情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宋〕张孝祥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译文:雪花和明月最相宜,白梅与雪花都清雅至极。去年在江南看雪时,月下的梅树也开花了。今年的梅花开得早,依旧是往年的样子。素雅美好的月光却有些孤独,原来是少了点儿雪。

赏析:素雪、明月、幽梅,三者具,则光景清艳。惟三者难以一时兼备,故今岁与去岁相较,不能无憾。此词即景抒怀,貌似冲淡,却蕴含无限今昔之感。前人谓张孝祥词有“潇散出尘之姿,自在如神之笔”,诚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