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改稻为桑(五)(2 / 2)

“既然是自己人,本王就开门见山的说了。钱行的七成股本由苏州府持有,你们六个占两成,剩下的一成自然是姓朱。”

朱载堃特意看了朱七一眼,他在苏州做的事自然满不了嘉靖,他也不打算瞒。

“殿下,下官不知这钱行是否如市面上其他钱庄一样,若是如此,贸然将官府和皇室颜面扯入其中,是否有些欠妥。”

赵贞吉仔细将手中的文契看了一遍,他有些不明白,钱庄替人保管银两,收取火耗实属正常,可福王殿下拍板成立的这家钱庄却一改常态,百姓暂存银两,还要付给存户利息,此事并非明举。

“既然是钱庄,自然是要以放贷收息为主,至于给存户利息,自然是有妙用。”

“钱庄刚刚成立,自然要有生意做才行,这笔生意么,自然是赵大人你给了。”朱载堃望向一旁陷入沉思的赵贞吉,再从开口道。

“哦!不知殿下要下官做什么?”赵贞吉一脸疑惑道。

“当然是借钱了。钱庄有了银子,自然是放贷出去,难不成留在库里吃灰。”

“苏州府要改稻为桑,所以我需要苏州府预付给桑农今年的生丝收益。不多,只需三成便行。但是这个名义要打着你们六家商会的旗号,由你们与那些桑户签订契约。”

“让苏州府借钱也行,可是收来的生丝卖给谁,官府总不能靠那些生丝给朝廷交税吧!”赵贞吉无奈道,朝廷每年都有税收标准,缴不了税,出了事,谁承担。

“江南制造局年前给司礼监写了信,今年我大明与南洋商人有一笔大交易,已经商谈了许久,等敲定之后,苏州府的生丝自然是卖给他们。”

“不知殿下想让苏州府借出多少两银子合适。”赵贞吉试问道,他更关心的是苏州府到底要改多少亩的桑田。

“十万亩的桑田。”朱载堃一口回答道。

“那就需要白银二十万两。”

赵贞吉很快便给出了答案,他身为户部侍郎,自然对世面上的生丝价格了解指掌。

“按照钱庄的放贷准则,一年期满,苏州官府需偿还白银二十二万两。若是以此分红,苏州官府可以从中分得一万四千两。”

赵贞吉大脑飞转,通过计算,苏州府只需花费六千两银子,就能完成这份差事,这是他不敢想象的。

“钱庄需要人手运营,支付存户利息也需要银子。吴县此前查抄三位富商,有六万两白银,这笔银子会存到钱庄。所以说,诸位想要分红,就要想办法把这些银子贷出去。存贷之间有七十钱的利差,这就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草民斗胆,这银子是不是任何人都能借。”

张伯秋此刻已经恢复冷静,只是简单计算他便知道了这里面有多大的利润。这么多的银子,若是像市面上的九出十三归,根本是放不出去的,但一钱的利息,便能让不少人心动。

“打开门做生意,自然谁都可以借。”

朱载堃看着率先发言的张伯秋,满意的点点头,不亏是吴县富商的代表,总是有些脑子的家伙。

“草民斗胆,想要借上十万两银子。”张伯秋沉声道,内心早已有了主意。

苏州府需要十万亩的桑田,不够的缺口自然是由稻田改为桑田。

他完全可以买下良田,自己改成桑田,今年的生丝由官府买断,至于买谁家的生丝,那就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