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改稻为桑(六)(1 / 2)

“张伯秋,这银子现在是苏州钱行的,到期连本带息也需要偿还十一万两白银,若是还不上来,本官这也不好交差。”赵贞吉大喊道,脸上充满犹豫,这比借款的分红,苏州府官府也能分得七千两,但现在却不能一下全部借出去。

若是其他几人都像张伯秋这样把银子借走,那苏州府的改稻为桑怎么办?

赵贞吉对这件事格外重视,毕竟这事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

其他几位富商听到张伯秋的话语,也不由动了心思,若是让他们此刻拿出十万两白银,那也是需要变卖家产才能凑齐的。

可若是再从钱行里借出来,一年之后偿还,即使付上一些钱息也并不足以让他们伤筋动骨。

“赵大人,钱行打开门做生意,自然是谁都能借,和气生财。”朱载堃胸有成足的说道,他明白赵贞吉的意思,改稻为桑的事他已经想好了解决办法。

苏州府府库的税银与其放在库里吃灰,还不如全部都投入到钱行,只是这其中就涉及到的问题,就需要他好好谋划一番。

朱载堃自然不怕借贷的人多,毕竟这里是大明,还不上银子,抄家砍头就行了。

再说了,也不是谁想借就借,担保人,抵押一个都不能少。

“殿下既然开口定了调子,下官自然领命。”

赵贞吉见福王开口,便不再阻止,改稻为桑的具体实施自然以福王殿下为准。朱载堃要把银子借出去,他说了也不算,不过光是这分润就足够让苏州府的官员过个好年。

改稻为桑的担子虽然是在他的身上担着,但毕竟是福王殿下在改,赵贞吉现在是已经躺平了,陛下要他背锅,他背就好了。

“还有谁想借,一起提出来。”朱载堃望着跃跃欲试的几位富商,大笑道。

“回殿下,草民也想借。”剩余几位富商自然连忙喊道,生怕下一刻对方改变主意。

这钱庄现如今就只有六十几万白银,官府提前支走了二十万两,剩下的自然是不够他们借的。

“好,既然借了,我们就签下字据,留好凭证。”

朱载堃见众人积极性如此高,生怕人反悔,大手一拍,众人便见几个书吏快步走了进来。

书吏小心翼翼的将之前便准备好的字据交给六人,每人十万两的借条。

张伯秋望着眼前的字据,眼里有了些不一样的变化。

摸着手中的条契,这用纸便是他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纸料,比其他票号所用的银票纸张要好上数倍。

条契上面的条纹密布,复杂多变的花纹精致无比,完全不像是人手画出来的。

其余几人同样也瞧出了这用纸的不凡,但心思完全不在纸张上面,拿到条契便急急忙忙的添上名字,盖好手印。

他们被逼着拿出的六十万两银子,这转了一圈又回到自己手中,不由大喜过望。

赵贞吉见几位富商已经盖好了手印,便从怀中掏出自己的私印盖上,待他用苏州府府印盖完,这比交易才算全部完成。

朱载堃见众人将银子都借了出去,自然高兴万分,他这可是无本生意,空手套白狼。

大明官府不跟你玩虚的,要么拿钱,要么抄家,讲得就是一个干净利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