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改稻为桑(四)(1 / 2)

王文玄愣了愣神,顿时面露难色,听到福王殿下脱口而出的答案,他不知该如何去回答才算合适。

但王文玄深知,对方的答案绝对是错的。为民请命,才是做官的正途。

邓九光想着朱载堃的回答,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思考,在他的认知里凡事讲利害。

他本不喜欢读书,靠着父荫进了国子监,要不是他大哥已经参军,他也高低想要投军,马上封侯。

虽然没有投军,但他深知军中大小事务,皆有法度可依。

邓九光从小看了不少军书,行军打仗,最是忌讳意气用事,要做到令行禁止,方可成为可用之军。

“税收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这里面的弯弯道道多了去了。”朱载堃看着两人一脸的迷茫之色,笑着轻声道。

税收问题是所有王朝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难点,王朝初期,政治清明,也往往是税收最容易的时刻。

随着国家不断运行,税收种类是在不断变化,只有了解一个国家的税收本质,才能掌握一个国家长稳运行的内在逻辑。

朱载堃之前专门研读了苏州官府的税收种类,税收名目足有四十余种,这些赤裸裸的收税款项,完全是奔着抢钱去的。

“还请殿下明示。”王文玄疑惑道,此刻他的求知欲望极强。

他虽然熟读经典子集,但对此之外的内容却所知甚少。

“税收触动的利益太大,以现在你我的能力,完全没办法解决此事,还是不要讨论的好。”

朱载堃摇摇头,并不打算展开来讲。

大明朝的税收是一件老大难的问题,这件事完全超出他现在的能力。

在没有足够的权力之前,朱载堃是不会想要在税赋上动手脚的,这完全是一种找死行为。

朱载堃明白自己有太多的事情去做,但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在苏州府做好改稻为桑。

他很清楚嘉靖的性格,这位野心勃勃的政治家皇帝是不允许有人觊觎他的位置。

他允许底下的大臣站队,要的是一个制衡。

裕王派系和景王派系斗的你死我活,对于嘉靖来说,这是他很乐意看到的事情。

文官集团的庞大势力令嘉靖感到害怕,以至于二十年不上朝,他深知这些不受节制的文人有多少心思,但对其却有些无能为力。

朱厚熜想到的唯一办法,便是坐山观虎斗,让文官集团内部决裂,各自混战,从而让他这个皇帝置身事外,将自己从群臣的攻击目标变为裁判,成为所有人必须拉拢的对象。

大明朝党争愈演愈烈,一部分原因便是皇帝有必要去转移文臣的矛盾,将自己从政治漩涡中摘出来。

朱载堃沉思片刻,驱赶走大脑内的多余想法,对自己而言,先做好改稻为桑才是正经事。

“去把赵大人找来,苏州府的改稻为桑可以开始准备了。”

“是,福王殿下。”

王文玄恭敬的回了一声,便快步走了出去,吩咐差役去寻赵贞吉。

半个时辰之后,赵贞吉一脸疲惫的前来拜见朱载堃。

“赵大人,还要再辛苦您一趟,明日去把吴县的富商聚在一起,本王要与他们讨论改稻为桑的事情。”朱载堃一脸平静的说道,开始他的第一步谋划。

“下官遵命。”

赵贞吉连忙领命,没有丝毫想要撂挑子的打算。改稻为桑的圣旨是写给他的,自己的作用是用来背锅的。

当赵贞吉第一次见到圣旨的时候,他便已经猜透了陛下的意思。

苏州府的改稻为桑完不成,出现纰漏,他赵贞吉便是第一个被槛送京师的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