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赵大人的效率(2 / 2)

朱载堃在王宝的服侍下换上一套便于行动的便服,开始在府衙后院进行晨跑。

他深知自己的身体羸弱,若是不加紧锻炼,迟早会酿成大祸。在大明当皇帝,另一方面,便是要能熬得住。

打定主意,朱载堃便开始锻炼起来。

汗水顺着他的脸颊缓缓流下,很快,朱载堃便感觉自己全身都热乎起来。

进行完晨跑,朱载堃又活动活动四肢,足足一个时辰,才算结束今日的锻炼计划。

王宝贴心的递上一条松江棉布,替对方擦擦汗水。

“殿下,赵大人已经在府堂候着了,说是他昨夜加急审了原苏州知府胡文川和吴县县令贾鹏二人,特地将两人的供词呈给殿下。”王文玄见朱载堃结束锻炼,便立刻上前汇报道。

“知道了,本王这就去。”

朱载堃洗了把脸,便再次来到府衙大堂。

“赵大人,本王有些私事处理,不想耽误了时间,还望赵大人见谅。”朱载堃看着正焦急等待的赵贞吉,立刻抱歉道。

“殿下身负皇室血脉,不远辛苦,自然以身体为重。这是下官连夜急审原苏州知府胡文川的供词,还请殿下过目。”

赵贞吉恭敬的递上一沓供词,问话,回答,皆有记录,每页上面都有着胡文川的亲笔签名,以及赵贞吉和负责记录之人的署名。

朱载堃看着赵贞吉递来的供词,很快的浏览一番,发现事情原不止他所了解的那样简单。

“这么说,此次吴淞江大堤溃散不只是天灾这样简单,还有人贪墨了修河的款项。”

朱载堃看着胡文川供词,脸色一凝,他奉旨审查苏州府大堤决口一事,现在有了胡文川的供词,他便可以直接上疏,奏请实情。

“这吴淞江在苏州府辖内的河堤是由南直隶工部在嘉靖三十八年承办,罪官胡文川已经供认不讳,他收了南直隶工部侍郎黄籍中的贿赂,以放松对各段河堤的验收工作。”赵贞吉继续回答道。

“殿下,若是想要继续审查南直隶工部侍郎黄籍中,则需上奏朝廷,由刑部发函南京,地方官员无权审问直隶官员。”

“这到不用,既然皇上派了锦衣卫跟着本王,自然有他的用处。”

朱载堃可不想在这件事上浪费太多时间,他还要在苏州府抓紧完成改稻为桑,好趁机介入浙江的改稻为桑里去。

唯有完成浙江的改稻为桑,才算真正在自己父皇那里留下名字。

既然父皇派朱七跟着自己,那他自然要物尽其用,锦衣卫可是有审查监督之职,关于工部侍郎黄籍中,他完全可以交给朱七去办。

“陛下英明。”

赵贞吉听到朱载堃的回答,不由松了口气,他也不想得罪南直隶的官员。

若是让他继续审下去,天知道会审出什么天大的内情。

“各县灾情如何,百姓可曾安置妥当。”

朱载堃看着赵贞吉,立刻开始询问其这次水患,众县受灾实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