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这里是大明(1 / 2)

朱载堃看着满脸疑惑的邓九光,并没有去过多解释,欲速则不达。

在他看来,现在和对方聊这些,如同对牛弹琴。有些时候,让对方知道的太多,并不是什么好事。

邓九光见福王似乎并没有为自己解释的意思,嘴角微张,但良久,还是选择闭上了嘴。

虽然他总感觉福王殿下刚刚说的话哪里有些不对,但却不知如何去表达。

出身将门之后的邓九光,对这些深到骨子里的谋划并不关心,他相信自己的先祖既然能够马上封侯,他便相信,自己有一天也能再次令宁河王邓氏这一脉再次壮大起来。

讲大道理这件事,本就不是自己的长处,不由将目光投向身旁的王文玄。

虽然两人不过相处短短几天,但邓九光对这位同僚很是佩服,对方只是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罢了。

王文玄看着邓九光望向自己,回忆着福王刚说过的话语,陷入沉默之中。

相比于邓九光而言,他是一个个正儿八经的儒学后人,整个家族自他曾祖父便已经开始入朝做官,。

大明物产丰富,自给自足。

尽管前有郑和七次远渡重洋,带回海外诸国无数特产,但在他眼里,四海之外皆是蛮夷。

旁人之佳肴,吾食之如鸡肋。

大明的读书人,生来便有一种傲慢,就连高高在上的皇帝,不也将国事交给内阁,交给他们这些读书人。

王文玄对福王的解释能多上一份理解,但也仅仅是理解,他不会想着去改变现有的一切。

大明郁结所在,他也略知一二,但没人敢提出来,更没有人敢去更改。

“这是孔孟之道的根基,身为读书人,又如何能破开这道禁锢。”

王文玄自嘲一声,便不再言语,直勾勾的盯着手中的论语,神游天外。

朱载堃看着王文玄手中的论语手札,暗自叹道:“孔孟之道,其毒远害矣!”

朱载堃意识到,想要拯救大明,首先便是要改变思想,大明现有的思想主张,已经开始禁锢自身。儒学对华夏文明的发展已经起到了反向作用。

但熟读历史,便明白思想革命远比推翻王朝要难得多,想要改制,最大的困难反而来源于自身内部的阻挠。

可若是不能从内到外进行一次大的改头换面,即使自己力挽狂澜,终究有一天,还是会被人取代,这是他不愿面对的。

朱载堃不愿看到有那么一天出现,他对明朝有着很多喜爱,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大明便定下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赔款十二字真言。

纵观史书,强如汉唐,也从未做到如此,但大明却以此立居。

历经十六任皇帝,立下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豪言壮语,足以证明大明的气魄与胸襟。

“福王殿下,得国者正,唯汉与明。我朝太祖皇帝自南方起兵反元,历经沧桑,无数艰难,才坐上这汉家江山。

外阻蛮夷,内扫污吏,我大明也有万国来贺,岂能凭白灭自己威风。海外诸国不服王化,不过礼仪粗鄙之地,也谈得上让我大明朝退让。”王文玄朝着朱载堃拱了拱手,鼓起勇气,直言不讳道。

熟读经典子集,孔孟之道,怎么可能去学习一群蛮夷的文化制度。

“哈哈,也是。我大明终究是大明。”

朱载堃听到王文玄的回答,不由一愣,随即便大笑起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