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捡粪(1 / 2)

见话题聊到自己这几天的经历,小豆子兴奋起来,把椅子翻了个面,搬到范金友旁边,坐下后小声说道:

“范哥,我给你说你可不能透露给别人啊,尤其是我妈。”

“我这几天,挣钱去了!”

“我们几个人,组团去街上捡马粪、牛粪,再把粪背到广安门外,那里有人收粪。”

“我们几个人捡半天粪,每个人能挣两毛钱呢!”

“范哥,我和你说啊,那捡粪可讲究(有方法)着呢!捡粪有三不捡...”

至于为什么只捡半天,不用小豆子说范金友也知道。那当然是因为要腾出时间出去玩了,有点小钱的孩子,能可着整个四九城逛呦(能在整个四九城里逛来逛去)。

小豆子后面说的,什么捡干不捡稀之类的秘诀,范金友就听不进去了,担心脑子里有画面感,吃炸酱面的时候容易想起来。

范金友保持姿势,打断了小豆子的滔滔不绝,问了一个他最想知道的问题:

“你不觉得...干这个事很恶心吗?你家里就你一个孩子,应该不缺这点钱吧?”

作为新世纪的年轻人,当然不会像这个年代的大人一样,不懂如何与孩子沟通。范金友本着平等、尊重的态度,他不会指责小豆子这样做对不对,而是想要找到小豆子这样做的缘由。

这个问题,可能小豆子从来没想过,他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停顿了一会才说道:

“嗯...还好吧,小时候我在家附近天天能见到粪水,街坊邻居都是把粪桶直接往外泼的,每次出门都会踩到啊。”

“就是新鲜的牛粪味道冲了些,不过我们都是捡干的,所以没什么感觉。”

范金友这才明白,自己又是想当然了。他觉得非常恶心的东西,新政府之前的北平,大街上有人清理不会出现,可小巷子、贫民窟里到处都是。

1934年的北平城,只有617处厕所,平均每100人才能分到一个坑位。这些厕所主要集中在北城,和南城的几个繁华地段,广大的南城地区普通民众又请不起粪工,所以都是随街倒掉。

很多人家因为被人随地解手,还特意在墙上写下此地禁止大小便,或是其他侮辱性的词语。不过,因为随地大小便的人大多不识几个字,所以没什么效果。

这种情况一直到1952年,新政府完成住房改造工程后,才顺便解决了公厕不足的问题。

而小豆子一家,是在1951年才从广安门大街南边的贫民窟,搬到前门这边来的,所以小豆子对粪感觉不到恶心,才是正常现象。

范金友在前门大街上待的太久了,偶尔在小巷子里遇到那么一两坨,就当成个别现象,是他太主观了。

紧接着,范金友又听到小豆子说道:

“至于为什么捡粪,我也说不上来,我就是在学校里待不下去,喜欢在外面逛。刚好捡粪又能挣点钱花,所以就干了呗。”

“你别看我家里就我一个孩子,我妈对我可抠了,平常都不给我零花钱的。”

王姐要是听到这句话,非得再赏小豆子一份板子打屁股。这小没良心的,十几岁出头的年纪,正是能吃的时候,家里的钱都花在这小家伙的嘴上了,连大人的口粮都节省给孩子吃了。

张家就张父一个人工作,王姐就是家庭主妇,还有一对老人要照顾,哪来的多余闲钱给孩子零花钱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