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黑市二 出售物资(1 / 2)

除此之外,范金友还看到一些卖水果的,干杏子、干枣子,还有窖藏到现在的红柿子。

至于那些卖旧衣服假古董的他就没什么兴趣了,随便打量了一眼,就看向了下一个摊位。

也就走了50米不到的距离,范金友就逛完了整个黑市。

大部分黑市摆摊的商贩与买东西的顾客,新旧更替的速度很快。所以黑市的体量不大,人流量却不小。

范金友随便找了片空地,把面粉袋往地上一放,手电筒的光照在了面粉口袋上。

还没等他在摊位后面停好自行车,就已经有人走上前来问价了:

“你这面粉怎么卖?”

“富强粉(精面粉),带粮票2毛8一斤,不带粮票5毛一斤,要麻袋就再加1毛。”

范金友的报价比粮店的价格高了一成,他在黑市转了一圈,发现粮食的价格都高于粮店的市场价。

不同摊贩的报价会有波动,但加价最高没有超过市场价的五成。

而且不带粮票也可以买粮食,只不过价格要翻一倍左右。

(此时,票证制度还未全面实行,1953年由BJ作为试点发行了面粉购买证,是最初的粮票,大家熟知的粮票是55年8月才发行的。在此为避免混乱,统一用粮票称呼。)

(这时京城的黑市粮票价格不高,因为粮食供应稳定,并且有外部的粮食可以进入,所以价格没炒起来。等60年,也就是三年自然灾害的第二年,大家都发现粮食短缺了,粮食粮票的价格才高起来,最高价一斤粮票三块钱左右。)

范金友正好有样学样,不过他担心价格偏高的富强粉不好卖,所以只加价了一成。

买家听了这话,肯定的点点头说道:

“价格倒是便宜,你这总共有多少啊?”

拎起来面粉袋子掂了一下,又用手在面粉袋子外面狠狠抓了几下。

拎起袋子是想了解重量,用手抓一抓则是确定袋子里没有异物。

范金友没有阻止客人的行为,回答道:

“20斤,只多不少。你要是担心分量不够,我还带了杆秤。”

杆秤虽然不值多少钱,但对于黑市大多数只摆一次摊的商贩来说,不是必需品。

一般只有长期在黑市做买卖的摊贩才有,他们也是形成黑市的核心摊贩,没有杆秤的普通摊贩会朝着他们聚拢。

听到范金友说他有杆秤,作为黑市老主顾的汤峻立马意识到,眼前的这个摊贩有可能是黑市的‘老掌柜’。

汤峻低声问道:

“除了面粉,你还有其他的吗?”

听到这个问题,范金友知道这是遇到大客人了,但他不愿意在一个人手上出太多货,增加自己暴露的风险,所以说了谎:

“没有了,我只有这一袋面粉。你到底要不要?你不要旁边还有人等着呢。”

能买得起富强粉的不止汤峻一人,范金友的报价也被其他人听到了,有意向购买的客人在旁边排起了队。

20斤精面粉很少有人愿意一次性买完,他们还是有补漏的机会。

汤峻向后看了一眼,晃了晃手电筒说道:

“不用排了,东西我包圆(都要)了。”

又转回来向范金友小声问道:

“麻袋也算上。钱、粮票我都有,你想要哪一种?还是都要?”

这句话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财力,希望范金友能够放下警惕。

“都要!”

范金友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拿起杆秤向汤峻展示了一下分量后,右手抓住面粉伸出左手掌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