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应节25(1 / 2)

初三,没什么特别可说的,一大早温衣就和温度吵了一架,具体吵什么很难深究,毕竟小孩子的恩怨来得莫名其妙去得不可捉摸。

这两小孩吵着吵着,温顺和温和先后加入,吃早饭的时候四人都气呼呼的。

这情景很熟悉,一如当年温饱小的时候,犹记得同样是初三,先是温俭和温暖没有由来的发生争执,然后温柔帮口,温饱加入,然后是温恭、温让,最后是大哥温良出面调和,结果七兄妹吵成一团。

每年的初二晚上,家中长辈都会一再强调,明天是赤口,要禁口,不然一年都会家宅不宁,但偏偏第二都会吵嘴,小孩不吵就是大人吵,仿佛总得有人吵才应节一样。

年初一、初三、初七是不搞卫生的,就连扫把都不让碰,大人们也会将扫把都收起来,听说初一扫地会将福气扫走,初三会将财运扫走,初七更甚会将人扫走。

初四也是回娘家日,这里的惯性是老一辈回娘家,就是温饱他娘回娘家。

初三是走姐妹亲戚,初五走表亲,初六初七忘了,倒是温饱家天天都有亲戚来,年背包的几筐粽子,初一做的糍粑什么的,到了初七基本都吃完了。

初八开工。

积极参与劳动才有饱饭吃,农家不允许有闲人,所以全家人吃过饭都拿着农具出动了。

第一天上班有些事情要注意,听老人说农具要避免碰撞,也尽量不要挖到石头,不要砍断刀柄不要砍缺刀口等,总的来说是避免出现一些不好的状况,不然一年都会耕作不顺利。

开工前都检查紧固农具,泡泡水可以让久而不用的农具把柄更紧固,防止使用时脱落。

为了有个好的开头,首日开工是走形式的,到田间地头,修修田埂蓄点水,除一下地边的草,意思意思就打道回府。

初九开始,百无禁忌放开手脚尽情施为。

元宵的第二天,乡里有个传统的年例节目:烧炮。

烧炮就是搭一个很高的炮楼,然后在炮楼顶上放一个彩球,再用鞭炮从炮楼顶放下一直延到地面。

炮楼就搭在大坪里的大坪地上,这是整个夹沟乡的集体传统风俗。

炮楼有七个面,七个里各占一面,有点攀比的意思,所以整个炮楼上的鞭炮都挂得满满当当的。

烧炮这个习俗不仅是夹沟乡独有,而是整个县都有举行的,而且很多是错开时间不在同一日举行。

里与里之间有攀比,乡与乡之间又有较量,谁都不想被比下来,所以办得很热闹炮楼也不会寒酸,很多人一年到头仅有的出乡,都是因为去别处看烧炮。

炮楼上挂的鞭炮是由各个里集资购买的,除此之外各家也会自行购买,放在炮楼自己里的那一面下面,或挂起或堆成堆。

等得吉时,七面同时燃起鞭炮,轰轰烈烈由炮楼底下一直烧到顶部。

随着大量的鞭炮响起,烟尘翻涌,根本看不到炮楼,只能看着浓烟中的爆炸火光,相当壮观。

等到鞭炮声歇,七个里的青壮年冒着不可视物的浓烟,攀上炮楼,争夺彩球。

争得是彩球吗,不是,争的是好意头。

争的仅是意头和荣誉吗,不全是,争的是夺得头筹的奖励。

争的是意头和奖品吗,是,但不全是,争的还是交配权。

谁家儿郎争得彩球,当即闻名乡里,当年脱单不是虚言,因为争彩球是斗智斗勇的。

在乡里,智不是最重要,勇才是,因为身体好的人才能勇,耕田好手的基本要求就是身体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