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六合温氏23(1 / 2)

年三十没什么说的,热热闹闹喜喜庆庆。

妇女儿童早上起来就忙活着包粽子,这事中午前做好,粽子下大锅慢煮,直到将糯米煮到软绵胶口。

男人们则是去准备晚上年夜饭的食材,也是在中午完成,因为下午有任务,一年中最重要的任务,最有仪式感的任务——贴对联。

对联是先贴祖宅老屋的,然后各户再贴,这是规矩。

别看温家村在乡里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但还是有共同的祠堂和祖宅的,虽然没什么规模,老旧房子两座三出。

不像别的大户,祠堂和祖宅是分开的不止一处,温家的祖宅和祠堂是结合的。

可能有些人不明白祠堂和祖宅,这么说吧,通常祠堂是一族的发源地,是始祖定居之处,也就是最权威最正宗的祖宅,但始祖之后有分支分散定居,分支在别处生根发芽开枝散叶,那么这个分枝祖宗所居住的地方,又成了后世的祖宅,次祖宅发迹再分再有祖宅。

始祖、大房、二房、三房……,二传、三传、……代代相传。

所以传承悠久的大门大户是不止一个祖宅的,祠堂都不止一个。

古人最大的追求是建功立业,是封侯拜相,是名留千古,是另个族谱。

最大的理想是光宗耀祖,最高规格的光宗耀祖是另个族谱。

另开族谱不是背叛本家,祖宗最想看到的是后人不管分散于何处都能站稳脚跟,传宗接代发扬光大门眉。

当世最为显赫的十大家族中,赵郡李氏、陇西李氏的始祖为兄弟,琅琊王氏出自太原王氏。

赵郡或陇西的李氏的始祖,还是琅琊或太原王氏的始祖,寻根究底也有可能是脱离其本家的分支,只他们发展得最好,声威超越了本家。

最古老的本家就是上古的得姓者,真正的意义上的得姓始祖。

如果还不明白的话,再举个例子,就拿范大力来说,他出自上良里的范家,出于什么原因而出的先不说,若是他在八姓里混出名堂发迹了,或者他的子孙后代发迹了,在发迹后没有回归上良里的本家认祖归宗,而是落地生根的话,范大力就成分枝始祖了,住宅就成祠堂了,成祖宅了。

当然,前提是混出色了,没发迹就是浪人。

没有人会觉得在城里买了套房安居,就成始祖了吧,当然,要这么说也合逻辑。

这里有个容易让人容易产生错误认定的误区,那就是不管是祖宅还是祠堂,是能让后人居住的,是有后人在居住的,当然,这种情况比较小。

由于年代久远且缺乏记载,温家村连怎么来的都追溯不清了,迁徙定居在夹沟乡这一支也没出过个人物,所以这一支传了不知道多少代了,都没有分支,因而祠堂就是祖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