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回风窝(1 / 2)

“双方若无异议,可以签字画押了”

在乡里保长、族中长辈、乡里德高望重的人的共见证下,温饱和温木杈完成了交换仪式。

温饱谋划以久的芒山终于到手,温木杈也如愿以偿的得到了温饱家所居住的房屋以及大部分的田地。

然后,生怕夜长梦多的温饱,火速带着这些见证人赶到了刘三叔的家,交换同样很顺利的进行,双方都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至此,目标达成,三方都很愉快。

那几块最好的上等水田保住了,并且那装满了牛屎的粪间以及草间在内的几间屋子也保住了,这还不止,温木杈在这里挨着的那几间破旧房子也归了他。

这地方虽说在孤零在村子的东头,离村子有点距离,但离芒山很近,这也是温饱要努力争取到手的原因。

这次交易不管乡亲们看不看好芒山,但温饱以所付出的代价换到了一座山以及山下的田,这时候觉得这种换法似乎不太亏哦。

很多人都没有山,以前大家都没有,现在他有了。

这是一个很漂亮的操盘,事情传入刘老爷和范秀才口中,他们稍一复盘,便清楚得知来龙去脉以及品味出个中玄机,对温饱就更是高看了。

交换以后的发展前景先不论,以如此代价并如此顺利的完成交换,这已经能显出他的手腕心智和办事能力,换成他们是温饱,他们也觉得不一定能办到。

这小子有想法肯动脑,和我们一样聪明,有别于只知劳作的泥腿子范畴,这方面是同类。

芒山到手后第一时间不是去山上大刀阔斧,毕竟芒山是注定要经年累月去经营的,不必急于一时,也急不来一时。

当务之急是解决全家老幼的住宿问题,难不成露宿山头?

山高芒密,即便不怕蛇虫鼠蚁,那与之相连的无尽山脉,是生活着很多猛兽的,山里很危险,大白天都很危险,别说晚上了,这也是聚居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且冬天就快要来了,他们原来住着的房屋只能再住半个月。

第一天全家就在芒山脚的山体上挖大洞,一边挖一边夯实加固,足足挖了三天才挖出了几个仅能容人的牢固山洞,毕竟没什么挖洞经验,怕塌了,就不敢挖太大。

这不是住人的,而是用来堆粪。

齐心协力洞好挖后,温饱就给每人分配了任务,颇有一家之主的风范。

他爹和娘去砍芒草,大哥大嫂负责将粪间的粪转移到山洞里,搬完就把粪间给拆了然后重建,四哥带着媳妇修缉那些破旧的房子,温度这几个小屁孩也没闲着,让温柔小姑姑带着去芒山脚下的田里刨草堆粪,种绿肥养田地去了。

至于温饱嘛,放牛呗。

芒山自半山坡以下的山势有些缓,与对面山的陡峭形成区别,两山之间的山涧比较宽但并不很深,不然沿山形而开垦到山涧尽头的田才二十来亩。

由于田是处于两山之间,太阳升降时受山体所挡,光照就没平坦开阔处那么充足了,所幸山涧口够大,围三缺一,加上芒山是下大上收之势,太阳下山的时候,田里日照的时间有所延时。

日照对庄稼的作用不用赘述,这芒山脚下的田也是受了点影响,但地形问题,也是没办法改变的事。

这个山涧也是有名字的,叫回风窝,之所以这样叫,大概是因为只有风吹进来,没有风吹出去吧。

不要奇怪为什么一个山涧也有名字,其实在乡里这是很正常的,乡亲们世代住那里,给起个叫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山有山名,就连块田都可能有名字。

有些名很有意思,有些还很有意境,有些仅三两个字,便可让人展开幻想,有些是很具体的表述,或地形地貌特征形态,或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可惜,很多这些祖辈口口相传的名字,已叫人忘却了,实在惋惜。

回风窝或是芒山或是后面出现的小地名,都是杜撰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回风窝的尽头是一个转角位,内里是一块荒田,这里日照时间很短,基本上只有中午照到,而且这是水源的源头,整个回风窝的田都是因其而得到滋润。

源头的泉眼不在山脚,也不在地面,而是在荒田底下汩汩溢出,这块田之所以成为荒田,除了日照不足之外,更是因为它是一个小沼泽,人若踏入便深陷泥潭,浅则到大腿深则过腰。

所以这肥沃但收获不佳又耕种困难的淤泥田,便被刘三叔弃耕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