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1 / 2)

其实写散文这个想法,很早便有了。倘若要追根溯源,大致可以追溯到小学那段时光,那段时日大底称得上我最快乐、无忧的一个时光。在六年级有一篇课文大家都知道,便是朱自清的那篇《匆匆》。好的文章总会同读书之人所相遇的,我很有幸!在读六年级之前便读过此类的书不少,自然读到朱自清先生的文章,也是很能欣赏的。

其实我有两篇文章的一部分,都是在那个时期所做的。那两篇文章,便是《水亭三品》这一散文集的小引《夜静虫鸣》,以及第一篇“丰富志向之文章”。其实,我最早的想法:是想以“夜静虫鸣”来做散文集的题目的。后来是因为什么取消了这个想法呢?想来也是很简单的!因为“夜静虫鸣”这个题目,它给我的散文集奠定了一个基调,便是低沉的“空幽”,这样大抵是会影响我创作的。

我做这篇散文集的目的,不单是抒情如此平淡。其实我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弥补最美好的时光,却没有以日记记录下来的遗憾。自然是不乏美好事物的,可以用“夜静虫鸣”来奠定一个回忆的基调,但是通篇如此,就过火了———

这些便是我的想法。

丰富志向之文章,最早的题目不是如此的,原先它不是叫《谈昨天今天明天,丰富自己志向》,那篇文章原来是没有什么具像名字的,大概是一次六年级的练习作文我所创的出来的,那时的文章没有今天这么精炼,这是这稍微润色后的结果,好在以前行文之文章都多有保留。后来其实也没有抄录在练习本之中了,而是留在了我初一做的一篇小散文集之中,那时集子还是叫《夜静虫鸣》的,天最早是做一个无题的小引。如今也是觉得不妥,改成了正文,因那篇根本不能奠定什么情感基调,我所谓的激情也不是一直存在的。

初中课标要求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自此,我就一直在拜读鲁迅先生的各种文作。后来萌生做散文集的想法,慢慢这个想法,也是愈发浓烈,最终成文是在高一,所以各个文章都在高一后经过修改,便是以高一的视角来述问题。由于我的经历十分之短、十分之浅薄,但是这个散文集创作的目的本就是为了回忆过去,弥补没做日记之遗憾。当然,以后我一直也不喜欢做日记,持续至今———

再谈两点,关于反复强调阅读积极性:反复强调,是作家们惯用的一个手法,可以是对一件事情的反复提及,也可以是一段话反复的粘贴运用,更可以是一段故事出现在不同的文章或者序言之中。就像人们所说的那般: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确确实实是这样的!

为什么作家要反复强调或者不同引用某个点呢?这样虽然会挫伤一点观看者的阅读体验,但是也能引起这般的思考。所谓反复强调的点,必然是有其重要性在里面的,这一点我们且毋庸置疑,就是为的防有一些人看不到。

像鲁迅先生,关于他仙台学医那段经历,也就是他最终为什么弃医从文的原因,他也是在文章中多有提及的,必然是极重要的点,鲁迅先生才会如此写道。他痛恨人们的思想麻木,这点于他、于我们、于世人而言之,都是极其重要的。

那么这些真的会挫伤阅读积极性吗?会降低读者的阅读体验吗?显然是不会的。如今的多数人读起书来,那是囫囵吞枣的,数量和质量的度量衡,总是把握不当。显然重要的点只有反复强调了,多数人才听得进去,旧作重发也是可以理解,《朝花夕拾》也是有取“旧事重提”之意。

那么阅读积极性又如何形成正反馈,这才是我们需要有攻克的一个问题。

多数人到底是因为什么而迷上了读书呢:抛开那些感人肺腑的经历,什么书本陪我度过了一段最阴暗的时光之类的词,当然不排除有真,但我见还是虚伪的偏多;所谓读书,最终目的无非是娱乐和获取新知。

小说,自然是为娱乐而生的文学题材。但是我们真的该好好思考一番,读书真的有那么使你娱乐否。现在也不同以往过去,以前是供人们娱乐的项目偏少,看圣贤书与闲书,到也成了不错的选择。那么如今呢———各种的电子产品、游戏和短视频已经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眼球,那么只是为了选择娱乐的话,真要选小说嘛?

刷短视频的时候,当你投入了大部分的时间,等你停下刷视频的手指,关闭了手机,自然你是会有一种“若有所失”的感觉,这种原因是什么造成的,你可曾想过啊———其实你还是打心底里认为的:刷视频除了开心一阵子,并不能获得太多的东西,于是有人转嫁成了读书,只要能供其娱乐的书,也就带着快乐,囫囵吞枣的看了下去,最后看完自己看完如此多的书,自然觉得收获颇多。

不过好的书,不是能供人反复看上好几回的吗?

刷视频获得的知识终是少的,如果单为了娱乐,打游戏可比短视频好上些许。打完游戏的,都在为它的奖赏机制,或高兴,或愤怒,而根本不会形成“若有所思”的感觉。但是周围人总是告诉他们,打游戏别无卵用,慢慢的给他们形成了一种心理暗示,再加上现在多数游戏越发的无聊,他们也把目光看向了娱乐化的读书……因为在过去,家里人总是劝人们不要读闲书;而如今是劝人们不要光顾着打游戏,没事多读读书。

其实为了追求娱乐的人群,全都涌入了文学行业,对文学行业的发展是有所不利的,虽然需求量变多了,但是质量也难以把控了。

当你选择了要用读书来作为消遣的时候,那便已经是一种娱乐了。如果你还要再过分的追求娱乐化,你当初就不该选择读书的,是去刷视频,打游戏,看电影或做些其他更娱乐的事……你选择了读书,你就要该知道:它并没有那么娱乐,他只是相对的给人一种放松的亲切感作为娱乐,不同人放松的方式,不同追求的题材、故事也就不同。而过分娱乐化的书籍,只会让文学行业的发展愈发的奇怪。

究竟该如何解决这种现象呢?其实很简单,人们都固定有几个爱好,探索新事物是好事,但是就别太过于随心所欲了,只要各个圈子里的人都足够的认真,对各自圈子的发展绝对是起积极作用的!关于人生态度的名句有很多,不过令人诧异的是:他们的观点大不相同。就算如此也能引起诸多人的共鸣。细来想想,其实也没什么好诧异的,因为世间万物本就是多元化的,诸多观点也是存在即合理的。

有人说“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这和李白的“天生我材”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积极上进、求图能活出个“样儿”来;还有人说“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这是一种消极的说法,不过也大致对得上只图活出“味儿”来的人;还有人说“完美的人生当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意”这倒是像两种观点的一种折中说,既没否定前者,又没否定后者。

我既非圣贤,又非豪杰。让我来判断人生态度的孰是孰非、孰对孰错,必然做不出一个令所有人满意的答复。我只能写些我比较拙劣、不成熟的见解罢了。谈不上独到,但勉强能称得上是一家之言。就谈谈关于我们青年人该选何种生活态度吧。

我一直认为:有的问题不思索,便做出了回答,那真是极大的敷衍!一些奇怪的问题也好,复杂的也罢,只要在我认知范围之内的事情,我都还是能尽量做出一个叫大家满意的回答。但关于人生态度是不能浅答的。秉着这条原则,我思绪良久,总算还是让我找到些许头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