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九尾狐22(1 / 2)

“好漂亮啊。”迷迷糊糊之中九尾狐听到一个声音,然后感觉有什么在抚摸自己,它猛的站起身露出獠牙,喉咙发出“呼呼”的吼声。

面前的小孩被吓得连连后退,被身后的树枝绊倒坐在地上直发抖。九尾狐看对方没有进一步威胁,转过身一瘸一拐地往山林深处走去,没走出多远展露出痛苦的神情缓缓趴在地上急速喘息。小孩见九尾受了伤壮着胆提起柴刀慢慢靠过去,直到九尾再次露出獠牙警示才止步。于是蹲在一旁细细端详九尾,雪白的毛发在叶间透出的光辉下闪烁银光,九条像棉花一样蓬松细软的尾巴散铺在落叶上,在阴暗的山林间格外显眼。

沉迷欣赏眼前的凶兽仍不得满足,小孩放下柴刀空出双手示意自己没有恶意,半弓下身子伸出手一点点靠近想去再摸摸它。三寸多长的尖牙和“呼呼”的低吼声吓得他又缩了回去。这时他突然想到什么利马神采飞扬抓起柴刀就跑,没过一会又跑了回来,放下柴刀从兜里掏出几个鸟蛋放在手心,蹲在地上说道:“呐!给你吃。”说着身子往前送了送,刚往前进了一点,九尾露出尖牙再次发出吼声警示,只好保持在原地不敢动弹。

见小孩不打算离开,九尾狐缓缓起身又往前走了一段拉开与人类的距离。小孩仍旧不依不挠悄悄靠近,在差不多位置把一颗鸟蛋轻轻地朝九尾狐滚过去,鸟蛋还没到它嘴边就停了下来,于是找了根树枝戳着鸟蛋顶到它嘴边,念道:“吃啊,吃啊……”。可九尾狐一直面露凶相保持警示。

小孩似乎明白九尾狐是因为警惕他才不肯吃,于是慢慢地后退直到九尾狐神色缓和下来。这时九尾狐低下头嗅了嗅地上的鸟蛋,慢慢叼进嘴里,上下颚一合,传出“咔咔”蛋壳破碎的声音。小孩一脸的满足感于是趁着它吃东西的间隙偷偷凑上前伸手去摸,眼看就能摸上那团松软的尾巴,吼声让他又缩了回去。如此来回尝试直到兜里的鸟蛋都吃光了,也没得逞。

吃完鸟蛋九尾趴在那与小孩远远地对视有半刻钟,挣扎站起身缓慢地往深处走去。小孩拾起柴刀,用草绳匆匆地捆扎好散乱的柴火悄悄跟了上去。九尾时不时地停下脚步看看跟在身后的小孩,再看看他手里的柴刀,然后掉转头继续走。直到来到一片开阔地,找了个阳光充足的地方躺下,伸出舌头舔舐伤口。小孩就放下柴火坐上去自言自语,每次想再靠近些都被它抵触的眼神给退了回去。接近晌午,小孩看时候不能再待下去,仍有不舍叮嘱道:“我回去了,明天再来看你。”

回到家小孩胡乱编个理由搪塞山上的事,闲暇时就发呆想着山里那只洁白的异兽。好容易熬到第二天蒙蒙亮,又拿起柴刀跟挎上捆绳匆匆进了山。来到昨日分别处,九尾异兽已然不在那里,四处索寻也不见踪迹,只好一边叹气一边砍拾柴火。

打好柴小还想顺着林子继续走从另一条道下山试试碰碰运气,果不其然在一个凹下去的土丘后面发现九尾露出来的绒毛,于是兴奋地跑过去。此时九尾的气息比起昨天弱了很多,即便如此仍然没有放松对他的警惕,才一靠近九尾就发出警示的吼声。小孩向后退了几步,放下柴担抽出夹在里面从猎户陷阱下偷的一只野兔和一只山鸡,对准九尾嘴边丢去,然后远远后退躲藏在一颗小树后面。跟昨天一样,放松警惕的九尾开始吃起食物来,等它吃完小孩才敢走出来,蹲坐在一旁边欣赏边自言自语。

就这样持续了好几天,九尾在小孩的喂养下稍稍恢复警惕性也放松很多,他也如愿以偿可以靠近些观赏这头异兽。直到有天临近傍晚小孩也没出现,九尾顺着气味搜寻过去,等发现时小孩躺在地上已没了气息。小孩因为掏鸟窝从树上摔下,死了,手里还紧攥着鸟窝。九尾舔食鸟蛋残渣后用鼻子轻轻拱了拱小孩,见没反应于是趴在一边。

半夜,小孩的家人领着村里人上山搜寻,嘈杂的呼喊声在山林里回荡。搜寻的人越靠近九尾越觉得不安,试图叼起小孩离开可因为伤太重无法快速移动,情急之下化作一团青烟附身在他的身上。小孩站了起来,瞪大了眼睛一动不动站着。

小孩的爹娘找到他后哭喊一阵,发现他一点神情变化也没有,周围的人都七七八八只道是“着了魔”,轮番换着将小孩抱下山。连夜请了村外的神婆,那神婆哼哼唧唧起了床,跟人进了村,在路上询问了情况,见到小孩后惊道:“这孩子进山被惊了魂,要给他魂收回来。”周围听神婆这么说,也连声道:“是。”

神婆从挎篮里拿出香烛点燃摆在案台上,又找村里人要了一撮糯米装在大碗里顶在小孩头顶上,拿了根涂了红的木棒敲打碗口嘴里念念有词。咒语念完后神婆吩咐人将小孩扶到床上,然后将碗里的米撒在床头嘱咐众人小心看护,然后收下钱银离开了。几天后小孩仍不见好,每天给他吃就吃,然后就躲起来睡觉,神婆也是三番五次请,家中钱财都花光了,以至再请神婆时,神婆也无奈摆摆手表示无能为力。村里人也都觉得他一家人可怜,都给予帮助,可医也看了,神也请了就不见好。直到几年后的一天,小孩的母亲在喂他吃饭的时候说了句:“来,吃饭。”而小孩也跟着说了句:“吃饭。”母亲颤抖着手,眼泪如注涌出,她一边擦泪一边喂食,每喂一口都念一句:“吃饭。”就为了听一声回应。

又过了几年,小孩逐渐恢复也能帮忙干些活,只是样貌还和几年前一样没什么变化。一日村里来了位道长,气息沉稳步履清风,手持一只金铃,金铃在他手里轻轻的摆动发出“叮铃,叮铃”的清响。道长跟随金铃的指示来到一座屋前甚是惊诧,屋子周围妖气凝聚如身陷黑色云雾之中,金铃剧烈抖动,团聚的妖气也开始四散奔涌。道长收起金铃藏在袖中,进屋拜见主人道:“主人可在家?”

“谁啊?”听到屋外有人叫门,小孩父亲应了一声,一看门口是位颇有风骨的道长赶紧恭敬道:“这位道长好,请问有事吗?”

“施主屋中秽气笼罩,能让贫道进屋看看吗?”

男主人本来看道长像个得道之人,一听这话拉下脸催促道:“赶紧走……,我还忙呢。”

见主人家轰赶,道长施了个礼说道:“打扰了,那能否让贫道打口水?”说着从兜袋里一竹筒。

男主人见道长不像难缠的人,于是伸手道:“拿来吧。”

道长摆摆手道:“不敢劳烦,请自取,取完就走。”

出家之人不好驱赶男主人只好领着道长去后屋厨房,道长从水缸里舀了一瓢水装满竹筒,也不多说道了声谢转身离开。

等到中午吃完饭,小孩忽然捂着肚子直叫唤,面如死灰没有血气。家人急忙请了大夫过来,大夫只道是着了凉,询问吃过什么时小孩父亲想起早上来的那位道长。询问之下那道长还在村里,于是气冲冲地找到道长一顿破骂,正要动手被边上人拉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