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卷烟生产(1 / 2)

即使没有经济危机带来的英国商品价,伊斯梅尔仅靠改革管理方式,也难以同英国资本家竞争。

倒不是说,改革管理方式不对,因为实行自由雇佣制,确实大大提升了埃及工厂的生产效率。

但大英帝国在用工上,却相比埃及,有个显著的优势——那就是低人权优势。

英国在经历过农业革命和圈地运动后,土地都落在农业资本家手里,采用大农场经营,佃农和自耕农基本被消灭。

没有土地的贫民,只能涌入城市中,乖乖受资本家的剥削,成为工厂的廉价劳动力。

现在的埃及人口稀少,只有四百余万人,有大片尼罗河沿岸的肥沃土地,可供开发、耕作。

能租到土地种的佃农,和有自己土地的自耕农,肯定不会舍弃在农村的基业,去工厂里工作,除非工厂开的工资真的够高,足以大大改善他们的生活,但开更高的工资,就会大大减少工厂的利润。

另外,英国的工厂,每天工作时间达十四到十八个小时,而埃及的工厂,为吸引农民和市民来工作,被伊斯梅尔要求执行两班倒的十二小时工作制,等于说相同工资下,一个英国工人的劳动时间,是埃及工人的一倍半!

英国的其他优点,伊斯梅尔都可以学,唯独大英从不当人的特点,伊斯梅尔学不了,他没有能力也不想在埃及人当中践行低人权优势——当然,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外族除外。

所以,如果按照奥斯曼签署的《投降协定》,只能收百分之八的进出口关税,在近乎于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和英国竞争,肯定要吃亏的。

除非修改关税,不搞自由贸易........如果那样的话,恐怕大英又要带着皇家海军,亲切的来亚历山大港敲开国门了!

至于为什么埃及的关税由奥斯曼签的条约规定,当然是因为埃及在理论上是奥斯曼领土的一部分,自然要遵守奥斯曼签订的条约。

不过,这也是有漏洞可以钻的,比如说苏丹等埃及在黑非洲的殖民地,理论上不是奥斯曼的一部分,所以,埃及在当地就可以实行垄断体制,拒绝外国商品进入,成为国内工业绝佳的市场。

如果扩展在黑非洲领地,同样可以建立个不受外国商品竞争的市场,不过,那得等伊斯梅尔掌权再说了。

不过,伊斯梅尔心里已经有了办法。

“安东尼,我们可以生产些能盈利的新产品。”说完,伊斯梅尔取出了几支卷烟,正是从埃及陆军那要过来的。

“卷烟?”安东尼接过卷烟,立即认出了这件物品。

在他上学的欧洲,当地人都直接将烟草放进烟斗里抽,不会抽卷烟。只有在亚历山大港,他经常瞧见底层的贫民或是航海的水兵,抽这玩意。

“体面的绅士都喜欢烟斗和雪茄——我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多此一举,用纸卷着烟草呢?”他又说道。

“是的,使用烟斗可以获得更好的体验,”伊斯梅尔顿了顿。“可如果在漫长而枯燥的行军路上,或是枪弹横飞的战场中,谁会带着烟斗呢?”

“您是说,为军队生产卷烟?这真是天才般的主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