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当头一棒(1 / 2)

“四环,四环!”

士兵气喘吁吁的跑着,汇报着伊斯梅尔的射击成果。

“竟然在两百米外,射中了四环!”

围观的军官们面面相觑,发出阵阵惊呼。

伊斯梅尔连着射击五发,又将米涅式步枪交给找来的一位士兵,继续射击五发。

而令人疑惑的是,这种步枪的填装速度,同滑膛枪一般,远快于刻有膛线的来复枪。

最后,十发子弹中只有三发脱靶。

“您看,当埃及军队大规模装备这种精度极高的武器后,需要的就不是排在线列里的新兵,而是精锐的职业射手。到时候,我们不损失一个人,就能在极远的距离外,将土耳其人当靶子打。”伊斯梅尔说道。

苏莱曼帕夏的疑惑解开了,但转而代之的是难以置信的表情,他从伊斯梅尔手中接过米涅式步枪,盯着端详了好一会,又仔细研究一下子弹,才明白米涅式步枪的运作原理。

那锥形的子弹,允许米涅式步枪,作为来复枪,却射击的同滑膛枪一样快。同时,这种设计没有削弱射击的精度,反而因锥形子弹贴着膛线的旋转,大大提升了准确度。

“这种设计,真是巧夺天工啊!”苏莱曼帕夏感叹道,“只是,我仍有个疑惑。”

“您请说。”伊斯梅尔自信的说道。

“首先是,这种步枪,看起来很是复杂,你能生产多少?”苏莱曼问道。

“在大体上,这种步枪生产起来与来复枪区别并不大,我们不需要进口额外设备,就能每月生产五十支这种步枪。”伊斯梅尔说。

“只有五十支,那可根本不够打仗用的!”苏莱曼帕夏满脸不悦之色,不过,他的不悦,不是伊斯梅尔造成的,而是这种步枪生产太慢造成的。

“我们只要进口刻膛线的设备,就能大大提升生产速度。”伊斯梅尔连忙解释道。

他没有同苏莱曼说的是,生产米涅式步枪的子弹也是个难题。不够,他已经派人去比利时招募工程师、进口机器了。

“这确实会使埃及陆军战斗力提升很多,”苏莱曼说道,他思考了一番,脸色却又是变了,“如果土耳其人也开始仿制这种步枪,我们的优势很快会损失殆尽的,我们还是得恢复征兵制!”

“相信我,以奥斯曼朝廷对工业的重视来看,他们首先会选择进口,等这种武器都要过时的时候,才仿制这种武器,那时,我们已经横扫了整个非洲。”伊斯梅尔略带诡辩的说道。

苏莱曼帕夏点了点头,表示认同伊斯梅尔的说法。

“我还有一个构想——”伊斯梅尔趁热打铁道,“我打算生产一种后膛填装的步枪,这种步枪的射速,会比前膛枪快很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