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长大成人(1 / 1)

宁肃人生中的第一次打猎,从九月底开始,整整迟续到了十月中旬第一场大雪来临,当然这不是今年打猎的结束,而是因为猎物太多需要回官寨交差。对于索伦们的猎人们来讲,打猎从来不是一件私人的事儿,不仅要举行一系列活动,比如萨满的跳大神,还要向总管府报备,并按规矩交纳一定的猎物作为贡品。今年涂各冬师傅运气不错,仅仅不到一个月就攒下了十六只熊掌,还有三张基本完整虎皮、虎骨,这已经足够交差,而且能够得到总管大人的赏赐。而其他的诸如狍子、野猪这类的肉、皮,则成了他们这支猎队的真正收获,足够猎队每一个参加者过一个温饱的冬天。甚至连宁肃都在第六天射死了一只灰狼,第九天又打了一只狍子,第十四天更是跟安成一起打死了一只中等的野猪,更重要的是这只野猪还是主要宁肃出得的力。想想,宁肃都觉得挺骄傲的,虽然没有打死熊,但对索伦人来讲,猎杀黑熊这种事情本身就是众人出力的结果。这四只熊宁肃出的力是越来越多。

十月中旬在大雪即将来临时,涂各冬师傅下令猎队返回,来时整个猎队除了打猎的武器,就是少量的口粮,而回去,十几辆大车几乎都装满了,有一些猎物甚至不得不剥了皮,只留下了皮子,肉食要么成了众人的口中餐,要么就如那只熊一样,成了猎坑中的诱饵,而在回来的一路,甚至将猎坑中的猎物再打捞上来,也要比来是晚了好几天,最终没办法,猎人们只好放弃了一部分猎物,这才在大雪封山前回到了官寨。

扛着一只刚分到的狍子还有几捆皮子,重新回到了家,宁肃感觉心理开始接受这个当初对他陌生的家了。此时家中只有刚刚十岁的宁庄一个人,阿玛还有额娘这时候都是最忙的时候,都要去给总管府处理刚刚收上来的熊掌、虎骨虎皮等各类贡品,有时候要忙到很晚。以前宁肃也见过父母很晚回来,还不知道他们再忙什么,现在总算理解了很多。

见父母不在家,宁肃就跟宁庄一起,处理起那些猎物来。一只狍子虽然没多少肉,但也足够全家吃上好久了,宁肃的父母因为职务原因不能去打猎,全靠那三十石带壳高粱米养活两个孩子,至从宁肃开始射鱼打猎,宁肃家的生活总算改善了许多,甚至现在家院子里的院墙上还挂着两个月前的鱼干。

大概快到后半夜了,宁肃的父母才回到了家,看着锅里已经煮烂了的狍子肉,尤其是宁肃额娘幸福地流出了眼泪,这么多的辛苦终于没有白费,一个儿子终于长大成人了。

“好孩子,以后打猎的时候要听师傅号令,他的号令关键时候可以救你的命的!”阿玛一边听着宁肃讲着围杀黑熊时的战斗场景,既为宁肃担心,又为宁肃骄傲,还一边告诉宁肃打猎也好,打仗也好,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必须几十个群策群力才行。

结束了第一次打猎后,整个索伦人生活的地区都被大雪覆盖了,在这种天气出去打猎是危险的,但索伦人仍然有许多生存方式,比如去冻得足有一两米厚的江上砸开冰层,从冰窟窿里钓出大鱼来。而这样的活动,甚至是每年最热闹的活动。

这时候,鄂温克人都会举办盛大的狂欢活动,鄂温克姑娘们会盛装打扮,戴着花帽,穿上女真人特有的服饰,跳起欢快的舞蹈。人们围着篝火唱啊、跳啊、喝啊、闹啊,尽情地释放自己的热情。而就在这时候,宁肃终于又一次见到了克兴阿,回想起来,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见到他了,上一次宁肃回姥姥家的寨子虽然还是九个月前,但不巧克兴阿跟着哥哥去了瑷珲城,这一次他上官寨里参加每年一度的成年礼,而宁肃也跟他一样,大家都长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不过这一次克兴阿有些伤感,因为听他阿玛说:他们一家马上要搬到京城去了。克兴阿的爷爷又再一次成为万众瞩目的大人物,甚至在京城有了一座比总管府还要阔气的大宅子,所以做为留在老家的儿子孙子都将一起被接到北京去。宁肃想可能以后要很久都见不到克兴阿了,甚至这辈子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了。

克兴阿来的时候专门给宁肃带了一把短刀作为纪念品,宁肃很懊悔自己却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礼物给克兴阿,只能将打猎时制作的一副骨珠项链送给了克兴阿,而克兴阿收到这个东西却非常高兴,两个人在官寨中匆匆见了一面后,克兴阿甚至没呆多久,就离开了,他陪他阿玛到寨子里还有很多事情要办,很多大人物要见。

送走了克兴阿,宁肃痛哭了一场,大宁却说宁肃从现在起,就是一个真正的大人了,不仅懂得了如何得,还知道了“失去”意味着什么。虽然跟以前一样,宁肃还是不太清楚大宁这话是什么意思,但潜意思了,却又明白了很多。

就这样,宁肃度过了乾隆三十二年,然后又度过了乾隆三十三年、三十四年……三十九年……

人生的苦有很多,但日子去又过得很快,很多时候只是日复一日,没有什么可留下记忆的,宁肃说话间已经是十九岁了,连他弟弟宁庄都成为了名合格的猎手,而因为这些年皇帝一直没有在索伦人中再次征兵,宁肃跟大多数人一样,要么跟着老笔帖式整理一下总管府的档案,要么去江里射射鱼、春天或者秋天跟着涂各科师傅一起去打打猎,他甚至以为自己的人生就要这样过去了。虽然他曾经有很多梦想,但可能都无法实现了,甚至不如自己的阿玛,至少还参加过一次战争,自己可能明年就要娶妻生子,然后在索伦人的寨子中度过整个人生,这其实才是大多数索伦人的生活,能够参军入伍,去大清方圆十几万里的江山中转一圈,毕竟只是少数人的荣幸。

而在这等待之中,皇帝的征招令在空缺了十多年后终于再一次来到了索伦寨子里,这一次要征正兵三千,后备兵两千,征兵规模超过历次。征兵范围是整个黑龙江流域的数百个寨子,足足有上万人有资格报名,宁肃一时间也很紧张,生怕选不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