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岳飞的梦;时不我待(1 / 2)

赵瑗起身返回,过了一会,便是来人将酒菜撤出,同时四处打量着,最后才离去。

当四处无人时,岳飞才缓缓打开纸条,纸上的字,赫然映入岳飞眼帘。

“岳相公,见字入面:

此番我知岳相公乃遭奸人所害,但某现在人微言轻,请岳相公秉守初心,不忘当初誓言。

某必竭尽全力,纵然搭上某之性命,定当为相公谋求生路,继续为宋征战。

望相公在逆境之中,绝不屈服于奸妄之人。

某若尚在,待君出狱,必将重用,待君征战,必为君披甲!

保重。”

简短的几句话,岳飞看得热泪盈眶,紧紧握着纸条的双手,隐隐间都有些颤抖,心中很是不平静。

这一刻的岳飞,心中既是复杂,又是无比的担忧,尽管没有署名,但他知道,这是谁留给他的,他才倍加感动。

“郎君,何其糊涂,有此言语,鹏举已倍感幸怀,莫要去行那险事啊!”

岳飞心中极为自责,他被冤入狱,心中虽极为不平,但他不想赵瑗为他去做那傻事,凭白搭上了自己。

同时心中又极为感动,赵瑗的这番话,无疑是对他的认可,对他抗金北伐,极为肯定。

朝廷众人,包括赵构在内,又有何人认同过他?

岳飞平静下来,将手中的纸条径直送入嘴中,缓缓咽下。

即便岳飞平静下来,脑海中却依旧在回荡着赵瑗的那些话语。

知他被奸人冤枉,竭尽全力,搭上性命为他谋求生路,为宋征战。

待君出狱,必将重用,待君出战,必为君披甲。

这些话语,不断冲击着岳飞的心灵,这一夜,岳飞睡得很是安稳,中间甚至隐隐出现了笑意。

这只是因为他在梦中,梦见了赵瑗成为了官家,全力北伐,他率领大军,势如破竹,接连收复失地,大宋再次回到了曾经的强盛一般,金国覆灭,大宋也是焕然一新。

岳雷自始至终,就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的爹爹,没有出声打扰,哪怕岳飞睡去,他也没有入睡,当他看到岳飞嘴角竟然露出了笑意,他也痴痴的笑了,跟着睡了过去。

第二日清晨,岳飞醒来,看着周边这已经熟悉的场景,心头又很是无奈,他多么希望,那一切不是梦,而是真的啊。

岳飞的心中,突然多了一丝渴望,他渴望那一日,能够早日到来。

岳飞随即看向岳雷。

“二哥,今日开始,我教你习武,教你排兵布阵!”

岳飞这一刻,眼中的目光更加坚毅,虽身在黑暗,但一颗炙热的心,向阳而开。

岳雷听着岳飞的话语,先是一愣,随后却是由衷的笑了,笑得很是开心。

只是岳飞与岳雷都不知道,就在昨日,赵瑗前脚刚离开不久,秦桧就来到了大理寺。

秦桧的脸色极为不好看,因为他在知道赵瑗竟然奉赵构之命来了大理寺,还去见了岳飞之后,心中就很不爽。

一个久居深宫的人,如今开始活跃起来,哪怕是因为赵构,但其中的变化,也是惊人的,尤其是赵瑗还是他所反对的那个人。

如今赵瑗来这里一趟,回去向赵构一说,若是说他的坏话,赵构心中会怎么想?

这件事赵构交给他来做,就是要他尽快促成的,如今秦桧是一点都不想耽搁下去了。

如今他必须得将此事办好,才能更为获得赵构的信任,他后面才能更好的保持朝政,将那些主战的异类,全部逐出朝廷之中。

来到大理寺后,秦桧直接问起何铸。

“如今案情审理如何?岳飞可有认罪?”

何铸当即回应。

“禀相国,如今岳飞尚未认罪,且证明岳飞谋逆的证据并不充分,下官通过多方查证,若是只是眼前的罪证,岳飞罪不至死。”

秦桧目光阴柔,看向何铸,心中尽管愤怒,但依旧只得压下愤怒开口。

“何御史中丞,希望你记住,朝廷让你来审理,是需要你尽快将此案审理清楚的,该怎么审理,你心中很清楚。”

随后,秦桧靠近何铸,再次缓缓开口。

“此乃上意,你好自为之,过后自会有其他证据送来,你想办法让岳飞招供认罪,该用刑那就用刑。

你若是办不好,本相便上承官家,换人来办!”

何铸听着秦桧直白的话语,心中却满是沉重,他一直不愿意相信的,如今却是真实发生了,他的心,万般疼痛。

待秦桧怒气冲冲走后,何铸一人来到房间之中,显得很是沉闷,整个人显得很是压抑,过了一会,何铸心中似乎打定了主意,准备上书给赵构,以说明岳飞案件实情。

然而脑海中突然想着赵瑗的话语,以及秦桧刚才说的话,却是又停了下来。

只管审理案情,切勿操之过急,何铸逐渐放下手中的笔。

何铸也是想通了,有他在,起码岳飞不会遭受奸人折磨,哪怕用刑,他在,起码能够保证岳飞不会被折磨得太过。

而另一边的秦桧,在回去之后,当即叫来一人,此人,正是执行秦桧让人诬告岳飞的张俊。

“如今事情恐有变化,你加紧进行,尽快让那几人出面指证,要快,抓紧时间,我只要结果!”

张俊听闻,心头一凝,当即便是下去了。

与此同时,秦桧又叫来一人。

“告诉宫里的人,密切注意他的动向,尤其是杨庸那里,让他记得多把好关,不要怕。”

如今他手中还没有赵瑗的什么把柄,他能做的,就是全力反对赵瑗成为皇子。

“一个稚子罢了,无权无势,又能如何?

你若是进入仕途,那就走着瞧,有本相在,你休想成为皇子!”

秦桧反对赵瑗,支持赵璩的目的也很是简单,赵璩没有大志,人孟浪轻狂,又贪图享受,赵璩若是上位,以后他便更加可以把持朝政。

而赵瑗却是相反,人稳重,有自己的想法,在宫中这么多年,也从未出现贪图享受的一面,这种人,在秦桧眼中,不适合做大宋的官家。

这也就是他反对赵瑗,支持赵璩的根本原因。

另一边的赵瑗,在离开大理寺,进入车内之后,心中就很是沉闷,实在是今日见到岳飞之后,让他更加很是动容。

岳飞述说的,截止到目前的一生,赵瑗听得是复杂无比,看着被冤入狱的岳飞,就会觉得大宋这个朝廷,就是一个笑话。

思绪一会,他也只得将这些掩藏在心底,不能表现出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