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百般思量(1 / 2)

这枚铜镜,本是长沙王刘氏祖祠中一件摆设品,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到了刘协体内。

前世,假期,刘协回到族谱上记载的长沙祖祠拜祭先祖,无意中看到这枚铜镜。

当他伸手取下铜镜时,一阵天旋地转,莫名其妙的来到东汉末年,同名同姓的刘协身上。

三天了,他至今还有些迷糊。

不知道究竟是自己穿越过来,还是得到后世记忆,亦或二者本就是一人?

二个刘协的融合,如水乳交融,没有半点隔阂。

说起来,不管是现在的刘协,还是以前的刘协,都同属一脉。

即长沙王刘发后代。

不过,现在的刘协,不仅是长沙王的后代,还是光武皇帝刘秀的后代。

后世的刘协,却和刘秀没关系,只是长沙王一脉。

当然,这没什么好炫耀的。

因为,后世刘姓,百分之六十五以上,都是长沙王后代。

汉景帝十四个儿子里面,生子最多的是中山靖王,但后代流传至后世,数量最多的却是长沙王一脉。

这却不提。

“这枚铜镜,就是我的金手指?该怎么用呢?”

心神内视,盯着那枚铜镜,刘协怔怔无语。

三天了,这枚铜镜一点变化都没有,他也没感觉到,自己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外物不可靠,管它是不是金手指,至少现在没用!”

暗自摇头,刘协注意力回到当前。

“首先,无论如何,不能落入曹阿瞒手中!”

双目微合,刘协大脑高速转动。

李傕,郭汜等西凉军阀,没有篡汉的胆量!

或许性格残暴,目无朝纲,无视天子威严,将皇帝当做货物一样抢来抢去,但这些家伙,都没有当皇帝的野心。

或者说,没这个胆子。

尤其在董卓前车之鉴不远的情况下。

四百年大汉,正统之念深入人心。

哪怕再怎么衰弱颓废,余威也有相当的震慑力。

即便是袁术这个傻帽,也要过几年,汉室威信进一步衰落,才敢拿着传国玉玺称帝。

所在,在李傕,郭汜等西凉军挟持下,刘协或许日子难过,但天子之位不会有失。

落入曹阿瞒手中,却注定会被篡位。

最重要的是,李傕、郭汜之流,虽然和董卓一样残暴,但智力不足,也没有心腹智囊。

董卓尚有李儒为其出谋划策,李傕、郭汜麾下,却没有这样的顶尖谋士。

也不是没有。

这几年,贾诩一直跟着李傕。

但贾诩之所以跟着李傕,只不过是想在兵荒马乱中保全自身,可不是真心辅助李傕。

在刘协看来,贾诩是个心中只有自己的人,没有认主的想法,也没有国家之念。

是的,贾诩再怎么才华出众,谋略无双,也改变不了这厮心中没有国家,不认主公,只想苟全于乱世的性格本质。

明显不同于诸葛孔明,荀彧。

所以,贾诩会为了自身着想,偶尔为李傕出一二次策,但绝不会忠心辅佐。

结合后世认知,以及原身十四年的认识,刘协以‘自身,家,主公,国’四项为准,将当世之人分作四类。

其一,自身为重,家、主公、国,都靠后站,或者干脆没有。

这类人,或者说这类小人,后世无数。

但在承秦制,延续春秋大义的汉朝一代,数量却不多,当然,还是有。

比如有个叫苗泽的,不但通奸姐夫黄奎的小妾,还秘告其造反,导致黄奎被曹操屠了满门,然后向曹操邀功请赏。

这种小人,连既得利益者的阿瞒,都看不下去,不但没嘉奖苗泽,还转手就杀了他。

这事怎么说呢?

只能说,当小人也是很危险滴!

其二,自身和家为重,主公和国,属于可有可无,随时都能改变立场。

这类人,在汉末或三国时代,数量最多。

代表人物,就是贾诩和吕布了。

二者区别之处,在于贾诩不认义父,也不捅义父。

或许,因为这厮是文人,没捅义父的能力?

还有,出场就是中年人,没法认义父?

此外,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先后投靠何进、袁术、孙策、曹操、曹丕的华歆,也属此类。

其三,主公为重,自身和家托付主公,主公即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