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龙蛇(1 / 2)

司天监,司掌观星,察气,望运之职。是赵宋王朝极其神秘的一个司署。在朝廷上,司天监与大宗正司有些类似,政治上并无实权,而衙内人数亦是不多,是隶属于礼部的下属机构。司天监的内部分有内外二司,副监正管理外司向礼部负责,职管推算节气,颁布历法的事宜,同时也有一定的观星望运之责。内司由监正管理,无需向礼部长官负责,人员任命等礼部亦是无权管辖。由监正直接向皇上述职。

两位监正虽有正副之分,但事实上却像是分管两个部门的同级长官。而一般在监正告老时,也会由副监正所接替。因此外司更像是内司历练选拔人才的机构。内外二司一者主要测算民生运数,而一者主要推演皇家气运。二者在明面上相辅相成,为皇帝统领提供一定的帮助。但私下里,二司却并非一团和睦。

七月初,距郡王遇刺案已过去半月,在查明事件真相后当今圣上宣布将要向西夏动兵。而司天监,也需要为此次出兵提供支持。

在古代,出兵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需要作好大量准备的。首先是战前动员,需得师出有名,不兴无名之师,不动无妄之戈。因此出兵是需要名份的,不过这一点随着郡王夫妇的遇害,理由已经充足了。其次是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粮草包括军粮,还有战马的饲料,为了能准备充足的粮草,通常出军的时日是在秋收之后。再就是需得统一军心民心,为了出征在秋收时是必然是会多收粮草的,这时就得做好舆论宣传,得让上下共体时艰,不过最后若是形成拉锯战,则往往会演变成‘再苦一苦百姓’。

再说回司天监,当今司天监内的两位监皆是姓张,因而被皇上戏称为大小张,不过二人并非亲戚,只是单纯的同姓。

张大监正张昌辅此时正坐着马车行驶在前往皇宫的官道上,马车在平稳中带着轻微的摇晃,配合和清晨那回笼的雾气,让年近古稀的老人有些昏昏欲睡。张昌辅揉了揉太阳穴,稍稍提了神,伸手撩起了窗边的帘子。

此刻卯时已经过半,换算一下就是早上六点多钟。张昌辅入宫是去面见圣上的。但他并不需要跟其他官员一样三四点钟就起来参加朝会,而是可以等到朝会结束再直接去垂拱殿向皇上直接汇报。本来张昌辅哪怕不用参加朝会,也是需要跟百官同一时间入宫等候的,不过圣上念在他年事已高,也就放宽了些要求。

张昌辅望着清晨的汴河边,已有早起的妇人在此浆洗衣物,河边飘荡的楼船也不时有宿醉的文人士子被姑娘搀扶着走出,伸着懒腰是要下岸。远处码头满载货物巨大的运船正在调着头准备离港。

而在笼罩码头的雾气中,两道难以分辨的人影正沿着汴河边快速跑过,冲过浆洗衣物的妇女身旁,引得身边的雾气倒卷。楼船上有人刚刚走下,迷迷糊糊还没来得及反应,便被冲过的人影晃了一眼。被吓了一跳的公子哥刚想破口大骂,但一个‘谁’字刚出口,便看到落在身后那人回头目光不善的盯着他,那七尺的身高,使得公子哥后面的话全都憋了回去。

张昌辅饶有兴致的看着愈发接近的二人,前面的一人气质温和,穿着干练的短打,额头的汗水让散落的发丝贴紧,,但依旧可以看得出相貌非凡,而身高比身后的七尺大汉低的多,大概就是不到六尺的样子,看身份应是主仆二人。到得二人快与马车擦肩而过时,前面的少年看到掀起窗帘的马车,转过头来朝着车中的老人笑了笑。

“早上好啊,老人家。”少年如是说道。

张昌辅也是笑着颔首,待二人跑过,帘子也随之放下,老人心想真是一有趣的少年郎,并没往心里去。

马车继续以平稳的速度朝皇宫的方向驶去,车内的老人也再次闭目养神。大概再过了一刻钟的时间,马车的速度减缓,直至彻底停下。

“老爷,皇宫到了。”车门处传来轻轻的敲击声,随后车夫提醒道。

张昌辅起身探出了车厢,车夫将早已备好的马凳置好,伸手搀扶着老人下了马车。随后便收好马凳,赶着车往停靠点处去了,马夫需要在那里等候老人出来。

张昌辅整理衣冠后,向着皇城走去。守卫核验了身份后,便有专人领着走向皇宫交接。在去往垂拱殿的路上,经过正在朝会的文德殿,远远的看见百官从殿内一直绵延出来。引路的小宦者带着张昌辅绕过正在朝会的文德殿,往后方垂拱殿走去。到得垂拱殿外,便躬身告退。而内里又有在殿内供职的公公出来迎接。

随着公公入内,刚在椅上坐下,立马有人奉上了清茶。朝会还未结束,殿内除张昌辅外便只有几个宫女内侍。张昌辅小抿一口清茶便将之放下,双手叠在下腹,覆在上面的右手食指轻轻敲击,眼神盯着对面的盆栽,思绪却是想到了昨夜的观察的星象上,正在脑海中整理着措辞,思索着等等如何才好向皇上表述。

不多时,屋外传来阵阵脚步声,伴随着殿外宦者宫女的问安声,张昌辅回过神来,起身掸尘,抚平褶皱,低眉躬身。

明黄色的靴子进入张昌辅视线的瞬间,老人身体再度低下,双手合拢,出声揖拜。“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张爱卿年事已高,不必多礼”在张昌辅刚低身时,一双手便已伸出搀扶,伴着铿锵有力、蓬勃中带着沉稳的回复,张昌辅抬起了头。

顺着视线往前看,映入眼帘的是那扑面而来的贵气,明黄龙袍带着睥睨天下的气魄,如玉的眉目带着逼人的英气。无论见过多少次,张昌辅都难以将眼前这器宇不凡之人,与那个在高太后身前低声应和的人影重合。但每每想起高太后在世时的情景,以及陛下在幼童时的才智,又觉得理所当然。

“谢陛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