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异石(1 / 2)

元祐十年,同时亦是绍圣元年。

六月近末,天刚下完小雨,空气并不像往常那般闷热,在微凉的早晨反而是透露出一股清新感。

雨后的开封城内,青石板路上雨水未干,背着糖葫芦杆沿街边叫卖的小贩踩着不疾不徐的步伐,嘹亮的喊声带着这个时代独有的韵味,穿过市集大街,透过喧嚣人群,飘入了各个富贵人家的深宅大院。

小贩背着木杆,如往常般经过一排排富贵人家的宅邸,若有富贵人家的孩子贪吃,亦或是哪家的丫鬟小姐起了兴致,今日的收入,便算是有了着落。

“陛下御诏,闲人退避!”

还未等小贩的吆喝声喊出口,远处便有一队卫兵拱着一个面白无须的男人来了这边的道口。

‘那应该就是宫里的太监了吧,原来太监长这样的。’小贩边想着,身体却是连忙避开。但并不走远,仍是在不远处看着这队人马,等着队伍离去好继续售卖,同时也能看个热闹。

小贩看着那队人马在一间大院前停下,那门口早有人在等候,等候的人中为首的是个不到二十的青年,长相英俊,气质随和,让人心生亲近之感,但身上的衣袍又显得华贵。众人之中青年是站着的,但是稍稍躬身。在青年身后,应该是跪着几个人的,但被门挡住了,看不清。

那面白无须的公公下了马,带着亲近意味的表情跟为首的青年说着什么,青年也带着微微的笑容与之交谈。

不多时,公公双手捧着一卷明黄色的绢帛递出,青年也带着象征意味的双手接过。在完成了这仪式般的动作后,两人又交流了几句,跟在公公后面的其中两个士兵又捧出了一个不大的箱子,搬给了青年,而青年将绢帛递给身后已经站起来的管家似的人物。之后双手握紧了那公公的一只手,不知道说了什么,那公公脸上的笑容更甚了起来,连连点头。

在一阵交谈后,青年将那公公送到了路口。在留下一句“王爷留步”之后,便带着那队人马离开了这条道路。

那青年带着身后的管家正想转身回府,突然看见了背着葫芦杆的小贩,又改了主意朝这边走来。

“老板,这糖葫芦怎么卖?”

“这位爷,四文一串,十文三串,您看这糖葫芦个顶个的甜!”小贩回过神来连忙道,不管热闹看得怎么样,生意总是得做的。

“要是不甜怎么办?”

“不甜不要钱!”

“那你给我来两串不甜的。”

“?”

......

王府内,刚刚接过御诏,成了新的岳阳郡王的赵朔咬着糖葫芦往大厅走,后面的刘总管则一手糖葫芦一手绢帛,一脸无奈的跟在后面。

“王爷,以后如果有想吃的,让下人去买就好了,不值当跟那些商贩们多说的。”

刘总管年龄六十多了,在二十来岁的时候就跟着老岳阳亲王了。从小看着岳阳郡王长大,后来也是看着赵朔长大的,到得赵朔这一辈,在王府已是待了近四十年。原本是已经准备告老返乡,颐养天年了,因此出事的那段时日并不在府上,到得如今,府上的人都换过一轮了,反而又给请回来坐镇了。

“没事,刘总管你也知道我以前的情况,现在能多与人说说话,总是好的。而且不是说了嘛,你是家中老人了,没必要叫我王爷的,叫我阿朔就行了。”

刘总管知道赵朔先天不慧的情况,但前段时间赵朔刚穿过来的时候刚好碰上他返乡不在,所以并不知道赵朔的病症是如何治好的。不过赵聪在离家之前,对刘总管解释了一番,因此刘总管也大致明白了,以前世子不是不慧,只是自己无法控制身体,无法说话,但却是多少能听见的。

从小看着长大的后辈能恢复正常,甭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刘总管心里总是高兴的,倒没有多深入去想。见赵朔如此说道,刘总管也不再多言,对于赵朔让他改口一事并不回应,转而提起另一件事。

“王爷,之前你说过要习武,吩咐我找的教武的人选已经有了。而且二少知道了王爷你要修气,也特意向圣上求取了几块异石。应当是随着方才李公公的御诏一齐到了,王爷不妨去主厅看看。”

经过之前那次刺杀事件,赵朔算是初步明白了这个时代,多少还是得有武力防身的。于是便向赵聪和刘总管表达了自己想习武防身的意愿。赵聪当时并没有多加言语,刘总管倒是在询问之后记在了心上。没想到今天有了音讯,对于教自己习武的人,赵朔目前还没见到,但是刘总管所说的那能帮助自己修气的‘异石’,赵朔倒是起了兴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