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 2)

  两人先后往回走。气氛悄然松缓,等回到座位上,许小臻探头好奇地看乐鸢的高考题集:“你是复读生啊?”

  “嗯。今年考得不好,不想去读。等月底就去上课了,现在先在图书馆学学。”

  “为什么不在学校学啊?”

  乐鸢叹气说:“今年新政,不给公立学校招复读生了。复读学校还没开课。”

  “啊,”许小臻马上道歉:“对不起,我不知道。”

  “没关系啦。”乐鸢问她:“你也在备考?考研?”

  “嗯,想考。但我还在工作,时间很少,只能周末来图书馆学学,效率不高。”许小臻有些苦恼。

  两人意识到彼此境况有些相似,不由相视一笑。

  之后各自开始埋头刷题。直到晚上九点图书馆要关了,乐鸢收拾东西的时候才发现,邻座已经空了。

  她也没在意,数了数今天刷了两套数学题一套英语一套语文,很有成就感。把复习资料重新塞进存包柜,陈秀的电话来了,乐鸢一接通,劈头盖脸怒气冲冲地问:“都几点了还不回?老的老小的小,没一个着家!我跟你讲了,别在外面乱窜乱花钱!”

  乐鸢的手紧了紧,回答:“妈,我在图书馆,不是跟你说了来学习吗?哪有花钱的地方。”

  “不管你那么多,赶紧回来,女孩子那么晚还在外面,像不像话!”

  噼里啪啦发完火,陈秀把电话挂了。

  乐鸢沉默地把手机装进小挎包里,手揣在兜里,慢吞吞走出图书馆。图书馆外是一小片广场,铺设了大理石方砖的地面平整洁净,夜风带着夏日里的微微燥意,仰头看去,一片黯淡的黑蓝色天空,连星星都见不到几颗。

  她驻足在那仰望星空,想起了早走的奶奶。乐山东陈秀做生意忙,她生下来就送回老家给奶奶带,直到六七岁要上小学了,才回了父母身边。但两夫妻忙着顾店,一开始哪里记得女儿上学的事,直到过了小学报名日期才发现,耽搁了一年,于是乐鸢快八周岁才上小学。

  从电话里得知孙女耽搁了上学,奶奶心疼得不得了,特地从隔了百多里的村里,包车转火车转大巴地倒腾好几趟,出来给乐鸢送学费。老人家不懂,以为补交了学费就能去上学,攒一辈子的棺材本悄悄给了乐鸢一半,五千三百八十五块三毛,乐鸢记得清清楚楚。

  没过两年,老太太在村里浇菜地的时候滑倒,磕到了后脑勺,当时人就去了。

  奶奶的钱乐鸢一点都不舍得花,悄悄藏在小金库里。这么些年上学,她成绩好,运动能力也好,常在各种比赛上拿点大小奖项,靠自己就能支付学杂费,也很少问父母要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