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老领导的心思你不要猜(1 / 2)

王贵刚回锦衣卫衙署,已经有一位小公公在他的院门外等着他了。

小公公着急地说:“王大人,你终于回来了,让奴婢等得好焦急。圣上口谕:着王贵速速进宫。”

这皇帝老儿又找我做什么?

小公公领着王贵走的另一条道路进宫,这条道路隐蔽异常,一路都没见到宫里的人。

王贵心里暗暗发毛,这不是一个好现象啊,皇帝召见还要这么鬼祟,这是小命不保啊还是菊花不保?

前面的小公公只顾埋头引路,却一言不发,将王贵带领到一处殿宇前就独自退下了。

殿宇门打开了,是皇帝朱棣贴身太监黄公公。

王贵向黄公公行了个礼,就被带到了皇帝朱棣面前。看殿内陈设,这里是朱棣休息的地方,难道真的被自己猜中了,我可是没有带香皂啊。

此间只朱棣和贴身太监黄公公。

王贵还是很老实的双膝跪地,趴下来磕头,他感觉自己做这些事情越来越顺畅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没叫他起身,两本奏折就就甩在了他的身上:“看你干的好事。”

王贵吓了一跳,我又做了什么事情惹到你了?

王贵真的惹到了朱棣,朱棣现在也是一脑门子官司。清官难断家务事,大如皇帝也不过如此。

朱棣几天前刚把自己的大舅哥给贬为了庶人,不仅是因为徐辉祖站在朱允炆的一边,但更重要的一层意思是:大明朝可以有外戚,但外戚不能成为左右朝局的力量。

徐家太强了。

但徐家真正的没有亏待他朱棣。徐皇后雍容贤惠;他的小舅子救他的儿子们被朱允炆所杀;自己的大舅哥也是谨守臣之本分,并没有主动跳反出来对自己喊打喊杀。

而是他朱棣愧对于徐家。

这几天,他就不敢面对自己的皇后。

徐皇后也识了大体,也不找他争论哭诉,好像这件事就没有发生过一样。

这让朱棣越来越心虚。

前两日,曹国公李景隆上表,求为其嫡长子赐婚,本来这也就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

重臣向皇帝为其子嗣祈求赐婚,也是皇帝给臣子的一种殊荣,照理没什么大问题也就直接批复了。然后就是皇帝下旨,臣子大操大办。皇帝想更荣宠臣子一些,就会去吃个席。

但朱棣一看到徐妙锦的名字,他顿时一阵火大。

你个李景隆体会过老领导的心思吗?徐妙锦是你家能动的吗?你那小子是个啥玩意不拍折了寿?

但朱棣又不愿意直接将折子打回去,毕竟朝局还需要李景隆来稳定,重臣的面子上总要给的。

他心里想着,留中不发。过上两三天,自己召见这不知死活的东西,暗示于他自己不同意,让李景隆自己知难而退,立马滚蛋!

可是徐皇后那里也收到了一份李景隆的祈求赐婚的奏表,这毕竟也是徐皇后的家事,李景隆还是要征求一下徐皇后的意见,寻求她的同意。

就这样,朱棣躲着几天没见面徐皇后来找他了。

徐皇后一身皇后朝服,一脸清容,跪伏于朱棣的面前,呈上了李景隆的折子,一句话也不说。

都老夫老妻了,朱棣怎么不晓得徐皇后的意思。

徐皇后的意思就是说:我同意了。

你朱棣不要做的太过分!我徐家为你付出了这么多,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为了朝廷大局,你做什么我都忍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