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故事深入陶素列传 添煌痛失精兵五万34(1 / 2)

十五日一早,北地王就在自己的府中见到了左寒和甄然。

左寒和甄然双双跪在地毯上,左寒的将军服被烧得残破不堪,露出头盔的头发都被烧焦了;甄然浑身是血渍,显然是经过了激烈的拼杀,侥幸逃出来的。北地王脸色暗沉,他看着地上的二人,双手背在后面,握紧拳头,握得非常用力,以至于颤抖了起来。

左寒鼻涕一把泪一把的说:“当晚刘勉大人说:‘敌军已经是强弩之末,攻取城池正在今夜。此次夜袭,左、甄二位将军守住营寨,我自引大军攻城’,可是刘大人去了一个时辰也不见消息,就在我等商议去接应刘勉大人的时候,不知来了多少法军冲入我军营寨,四处放火,就就成这样了……”

北地王低着头,闭着眼指着甄然说道:“你说”。

甄然说道:“刚开始末将还想着整军一战,没想到风大火势猛,将士们都只顾着逃出遍地是火的营寨。我们边打边撤,好不容易逃出营寨又发现我们大营后方还有敌人,他们把我们围困在营寨附近,后面是火,前面是弓弩手,我和左将军奋力拼杀这才侥幸逃脱”,说完他趴在地上哭了起来。

北地王呼吸急促,但没有睁眼,他扶着桌子站着,下巴微微颤抖,说了句:“拉出去,斩”,左、甄二人听到斩字纷纷求饶,希望能戴罪立功,可无论他们怎么哭喊北地王依然没有睁眼。

这时候郭平跑着赶来,他看到四名王府近卫拖着左、甄二人出去就知道北地王要杀他们,他高举手臂喊道:“大王,且慢!”,北地王这才睁眼,缓缓坐下。

郭平紧着跑了几步进屋说:“胜败是一时的,如果因此冒然斩杀我军大将,这是法儒远他们愿意看到而我军将士不愿看到的”,北地王呆坐在那里,没有说话。郭平端起一碗热茶送到北地王的面前说:“我有一计,还需左、甄二将去施行”,北地王叹了口气,接过郭平手中的热茶,喝了一口,问道:“老师有何对策?”

郭平说:“此番法军仅仅在十天之内就能给我军以毁灭性的打击,直接原因就是敌众我寡”,郭平从袖口拿出一张地图,铺好给北地王看,“大王请看,经探马早上回报,东乡附近聚集着大量的法军。即使刘勉去攻城,左、甄二将营寨里的士兵至少有三万,他们却被敌军几个时辰就吃掉了,可见法军攻击我军营寨的人数至少是我军的一倍,加上资中北城中的法军,臣估摸着他们昨夜至少出动了十万人,这是我北地无法做到的”。

郭平的出现,总是能让欧阳添煌冷静下来。之前驱除大王子势力,接添煌回王府册封王世子是这样,后来驱逐北狄也是这样。如今,北地王需要郭平再次站出来,挽救北地国的危势。

郭平继续说道:“司州人口众多,和他们正面打我们毫无优势。此番我们选择不主攻白玉而主攻资中就是因为我们认为白玉的京直道一定会有重兵把守。可现在看来他们的主力在此地——资中县境内”,说着,郭平将食指放到了地图上东乡的位置。

北地王说道:“那孤是不是修书命艾康全力攻打白玉?”,郭平拦住了北地王说:“不可!兵法讲究虚虚实实。我们一开始就错了,如果按着法军给我们的指示去走,那必然跌入谷底”,北地王恍然大悟,从桌子上站起来说:“哦!我明白了,东乡的法军是摆给我们看的,法儒远的主力早已经回白玉县等我们上钩呢!”,郭平点了点头。

经过一段时间的商议,北地王松了口气。郭平则下令:“命左寒,甄然各率一万人马,隐蔽急行,绕路攻取资中县西城!”,郭平又告知近卫:“立刻去艾大人军中,命他佯攻白玉”。

两道命令一出,北地王的脸色才稍稍好转。

左、甄二将没敢耽搁一刻钟,点好了人马急匆匆的从北地西部的军营快速奔驰而去,仪仗,军旗战鼓统统不带,每名士兵带三天的干粮轻装出动。

郭平见北地王心情稍有缓和便和他说:“此番我们损失很大,这次反攻也冒着极大的风险,臣愿亲自到前线督战,如果成功,臣立即派军进驻资中,一可以挽回士气,二可以利用资中县的资源招募新兵”。北地王有气无力地说了句:“师父去办吧”。

晌午时分,左、甄二将发动突袭,资中西城果然防守薄弱,西城守将被杀,左、甄二将占领西城后,马不停蹄往北城杀去。

一个时辰后,郭平亲率一万人马攻打北城甚急,三万人里外夹击,资中北城破。到了傍晚,郭平拿下了整个资中县。

白玉县县衙内,法儒远问资中县令:“你看到郭平亲自来了?”

“千真万确。郭平一身蓝衣,居中指挥,他们里外夹攻,北城告破”,县令说道。法儒远让县令退下了。

杜无咎摸着自己的胡须说道:“郭平之,北地也只有个郭平之了”。李辙辕随即说道:“不是还有陶琪采吗?”,杜无咎叹气道:“是啊,这么多年了,难为这小子了,怎么不见他呢?”

陶琪采翻越城墙逃走的时候,本来想着从东乡回北地。他走到东乡附近就看到了一大群法军人马。琪采只得往西走,从西边的辽远乡进入北地。

辽远乡农田中的一位老大爷看到了琪采,琪采问老大爷:“大叔,您家有什么吃的吗?我饿了一天了”,老大爷笑了笑说:“一会啊天亮,我儿媳妇就会带着饭食来”,大爷看琪采一身书生装扮就问:“小先生一定是书香门第中人,怎么流落至此呢?”,琪采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小生求学路过此地,不巧遇到战事,只得四处躲避”,听琪采这么说,老大爷点了点头继续弯腰收着菜。

地上枯草已有了一些了,琪采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上去,等了半天天没亮,于是站起来帮助老大爷收菜,收了一会儿,老大爷直起腰擦了擦汗说:“你这样弯腰,时间长了容易累”,琪采听到后也直起腰来,手里拿着菜和镰刀,没明白,就问老大爷刚才的话是什么意思。

老大爷给琪采做了个示范,“你看,上身要尽量挺直,割菜的时候屁股撅着,这样就算长时间割菜,第二天也不会腰酸”。

琪采试着用这个姿势去弯腰收菜,他笑着说:“咦?还真不一样呢,比刚才轻松了许多”,老大爷慈祥地笑出了声。

天亮了,老大爷的儿媳妇来到了田间,这个女人正是东乡的寡妇梁美禾。

琪采和美禾对视了一眼,周边都是萤虫鸣鸟。在这充满朝气的清晨,柔和的嫩阳像溏心鸡蛋饼,琪采看着带着深蓝色棉布头巾,穿着深蓝底梨花袄挎着篮子的美禾,食欲与情欲共同发生。琪采咽了咽口水说:“嫂子好”,美禾微笑着,低头微蹲施礼后就走开了。

老大爷看儿媳妇走到远处去收拾菜,说道:“小禾啊,快,快把篮子里的吃食给这位小先生一些,他一天没吃饭了”。

美禾听到老大爷说的话,回头,抬起长长的睫毛看了琪采一眼,说了声,这就来。琪采此时方明白书里的“顾盼生辉”是什么意思。美禾走过来,拿起篮子,掀开篮子里的小棉被露出热气腾腾的糍粑和一壶热米酒。

两人面对面,琪采拿起一块糍粑吃了起来,也许是一天没吃饭了,也许是美禾的手艺不错,琪采的舌尖感受着这种油香与软糯,情不自禁地又拿起一块。美禾的大眼睛看着皮肤白净的琪采,一把就把篮子推到了他的怀里,“自己拿着”。说着,美禾就到一边帮公公干活了。

北地也是一马平川,耕地很多,一眼望不到头。只有高大的冰冷的城墙可以阻隔视线。此时,城,很远。军政事,很远。琪采仰头望着天,蔚蓝的天空,空旷的田野,中间两抹深蓝如天人下凡,降临世间。

琪采缓缓低下头,看着自己袖中的匕首,猛回过神,战事仍在,此地不可久留,临走的时候琪采递给老大爷一块自己腰间的佩玉说道:“大叔,这玉您收着,现在别拿出来,急用钱的时候把他当了,它能值很多钱”。老大爷并不想要,犹豫之际说了句:“这太贵重了……”,此时琪采早已经跑出去几丈远。

老大爷把这块佩玉放到美禾的手里:“收好吧,没准你还能见到他,记得还给他”。美禾笑着,双手拿着玉,举到天上:“真好看”。

琪采回到北地王府已是正午了。

北地王坐在王座上,文武大臣分列两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