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相父诸葛亮(2 / 2)

最终卧龙诸葛亮,还是“事多食少”,星落五丈原。

这也是刘禅在现代留学,看到三国历史时,最大的遗憾。

刘禅还依稀记得,在看三国演义,诸葛亮五丈原长明七星灯,为了季汉向天再续寿元时,泣不成声。

那时候曾想,如果能返回回到季汉,一定要抓住机会,帮助丞相北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季兴大汉!

这不仅是为了实现相父一生的理想,更是为了华夏的未来。

否则历史上,四十多年后,曹魏被篡,季汉国破,东吴被灭,三家归晋。

晋朝无骨,沉迷享乐,不思抗胡。

最终落得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华夏大地,三百载国破人亡。

……

刘禅想到这些从未来留学时,史书中看到的遗憾,眉头紧皱,心中莫名地十分气愤。

回归大汉,作为流淌着大汉二十五代先祖血液的继承者。

刘禅当然不愿意,雄壮的大汉沦落到晋朝的模样!

这也是刘禅无条件支持诸葛亮北伐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是。

正如李邈方才所说,北方曹贼虎视眈眈,东方孙权盘踞江东。

甚至这都不是目前炎汉面临的最大危机!

自父皇刘备病逝白帝城之后,朝堂之中,固然有以相父为首,期望继续北伐征讨,还于旧都的忠臣。

同时也有着以李严为首的一大批臣子和益州大部分豪族,期望刘禅依靠益州的天险进行防守,不再参与天下的征伐。

必要时,这些人甚至可以投降曹贼或者孙吴。历史上,若不是这些人阻碍,相父诸葛亮北伐,或许真可能成功!

刘禅方才虽然一剑之威,将李邈吓住了。但他也不会天真的以为,这一剑的威力,就能够将益州的豪族,和朝廷中的重臣都一起震慑。

还有南方蛮夷,据郡叛乱,甚至要北上入侵,这也是炎汉后方的的忧患。

甚至,在历史上,以诸葛亮的能力,都没有将益州拧成一块儿绳子,他刘禅何德何能,比相父诸葛亮做得更好呢?

这个问题,刘禅曾经在未来留学的时候,思考了无数遍,答案很明确:

用未来留学时,学习到的历史知识、工业知识、屠龙知识,进行规划,推动炎汉经济、军事的综合发展。

刘禅知道,他的优势在于,相父诸葛亮。

华夏几千年历史,能力强的臣子有很多,比如王莽、司马懿,忠心耿耿的臣子也有很多。

但集忠诚和能力于一身的臣子,却只有诸葛亮等寥寥几人。

“陛下。”

诸葛亮看着眼前的少年皇帝脸色变化,语气柔缓,

“臣受先帝重托,日夜忧愁,时刻不敢停下处理军政事务的脚步。

“恐怕有所疏漏,损伤先帝的圣明,无法报答知遇之恩。

“今天看到陛下慷慨陈词,抒发了臣心中的志向,实在是十分激动啊!

“不过老臣认为,益州疲弊,李邈之流,受那曹贼蛊惑,虽然罪大恶极。

“当还应团结一致。李邈之流,罪不至死啊!”

刘禅听到诸葛亮所问,眼神顿时清明。

复兴炎汉。

从和相父诸葛亮坦白未来留学,将未来留学时,学习到的历史知识,和相父诸葛亮分享开始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