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相父诸葛亮(1 / 2)

刘禅说出了这一句“宁死不投降”之后,整个人都感觉通透了几分。

在未来留学的时候,看到所有三国相关的东西,无法避开的一件事情。

就是他晚年在邓艾兵临城下的时候,没有选择抵抗,而是开城投降,并被俘虏到了洛阳。

还留下了“此间乐,不思蜀”的千古笑谈。

刘禅心中暗暗发誓,不论如何,也不会让未来留学时,历史上记载的事情,再次重演!

御书房里。

李邈耳旁听着刘禅的嘲讽,脑中十分混乱,哇地一口鲜血喷出,昏迷过去。

太监黄皓连忙上前,将李邈弄脏的地面擦拭干净。心中暗想:

这李邈可够呆的,看来主上对这李邈,根本就没有一丝好感,也是正常。

反而是对诸葛丞相,十分信赖,日后和诸葛丞相相处,可要再加小心才是。

主上力主北伐,宁死不愿意投降;

剑术日有精进,并颇为自得,也要记下。

刘禅看也没再看李邈一眼,而是将身子侧过,高声朝着御书房的角落处喊到:

“起居郎,你且记下:

“奸臣李邈,诋毁武侯,意图割据。

“陛下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吾效江东鼠辈,怎见历代先祖’以理服人。

“邈大震,吐血晕厥。

“这些都是事实,是你亲眼所见,切莫错漏了。”

刘禅说罢,将地上的诸葛亮又搀扶到四轮车儿上。

诸葛亮与刘禅相对而坐:

“陛下,方才一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可谓是道尽了臣心中所想,却又无法形容的啊!”

诸葛亮的眼中,流露着老父亲一般的慈祥。

在白帝城受命于先帝,对于诸葛亮来说,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压力。

往日刘禅沉迷于玩乐,不理政务,将所有军国大事都交给诸葛亮处理。

对于一个权臣来说,这可能是最期盼的事情,但对于诸葛亮这种真正期望大汉复兴的人来说,却是一种极端的折磨。

今日诸葛亮在御书房中,看到刘禅所做所为,却是完全改变了心中的想法。

刘禅今日话语之中,表达的宏伟志向,和拔剑刺击的果决,都让诸葛亮惊喜万分。

虽然还是有些气盛,但年轻人嘛。毕竟今年刘禅才十七岁,不气盛算什么年轻人!

刘禅看着面前的诸葛孔明,心中情绪异常复杂。

刘禅在现代留学时看到,白帝城托孤时,刘备曾和诸葛亮说过:

“若嗣子可辅,辅之。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历史上,刘禅虽然是“不才”,可丞相诸葛亮并没有按照刘备所说“自取”。

反而是理朝政,定南蛮,六出祁山,选贤举能,保佑季汉,保佑刘禅几十年的平安。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惜季汉在丢失荆州之后,以益州、汉中之地,北伐艰难,没能够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