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拉扯60(2 / 2)

杜预评价他有钱癖。“钱癖”的典故就来自于此。

读两晋历史,就会发现一个神奇现象。那就是重臣对钱财的态度多分为两派。

一派极其豪奢,生活腐败难以想象,如王恺、石崇、何曾、王济等。斗富的故事,令人叹为观止。

一派则极其悭吝、嗜钱如命,不仅仅是爱钱,已经到了嗜钱癖的地步,如王戎、和峤等。贪婪成性,又吝啬无比,王戎钻李核的典故,让人瞠目结舌。

当然还有像王衍这样,有雅癖,耻于谈钱,斥之为阿堵物的一类人。

对钱的极端,这时代就有鲁褒著《钱神论》,加以讽刺。

不得不说,西晋短命,缺不了这群人的功劳。

另一人王粹,出于弘农王氏。是武帝婿,娶妻颍川公主。

其祖父王濬,乃西晋名将,是司马晋平定孙吴时,战功头号的功臣。

平吴之后,发生的两将争功,主角就是王濬和王浑。最终,武帝因王浑声名更重,又出于太原王氏这种高门,而偏袒王浑。

弘农王氏并不是高门,之前只算是地方豪强。王濬被征辟到州郡为吏,因严正清峻,又姿貌俊美,被上司徐邈看重,以女嫁之。

徐邈是曹魏时重臣,历任凉州刺史、司隶校尉,后拜三公司空而不受。

王濬就此发迹。后又受到羊祜看重,一步步高升,参与了羊祜策划的平吴大计。

太康六年,也就是平吴后第六年,王濬去世,终年八十岁。

王濬的子嗣都不显名。到孙子王粹,除了为帝婿外,并没有太大发展。

后来王乱时,王粹站队司马颖,为其都尉。司马颖对攻司马乂时,王粹被任命为河北大都督,都督北中郎将。

司马颖失败后,王粹居家,至今尚未复起。

这二人的提出,让司马越坐立不安,更加焦灼。

司马炽虽然心腹极少,但作为皇帝,可供选择的面却多。出于不同目的,哪怕是司马越的人,他都可以选择来用。

而司马越则不同。为了野心,他更多只能选用自己人。

但司马越虽掌控朝权,时间却还短。现在投靠他的人,要么是投机,要么是比较低微。哪怕有名望的,也多是之前在野的名士。没有相对好的履历,不可能上来就升任高位。

真正出身好、名望高、履历好的,大部分都还在观望。连外人看作是他的人的王衍,也只是这次推荐,才向他靠拢更近。

司马越左右抉择,最终还是问道,“若元表移镇襄阳,许昌该由何人镇守?”

“如此的话,也可以在和郁王粹中择选一人,守许昌。”

司马炽答道。

司马越闻言憋气。

好一会儿,才再次开口,“此事,陛下允臣再考虑一二!”

司马炽答应。他自无不准。

不管是南阳王移镇,还是和郁王粹,是镇许昌,还是守襄阳,他都能接受。

哪怕司马越另外提出其他人,只要合乎他的考虑,他也能接受。

就像和郁、王粹这两人,并不是他的人。但他提出来了。

这二人都属于做实事一类。不过真上任了,行不行也不敢说,但至少应该不会像王澄那样。

观其等履历,也都是渴求出头的。当然,还专门附带有污点。特别是王粹,曾效力司马颖,替其掌过军事。

这就让司马越反对的时候,又有一个顾虑。会不会给外面一个印象:太傅是不是对王乱还放不下?

参与王乱的人太多。跟司马颖、司马颙有过牵扯的故旧,也还有很多都在。

一旦有这种印象出现,再被有心人操纵,刮起舆论风潮,司马越的处境就会更加难。

司马炽不知道,司马越现在心里还会不会在意。

但司马颖、司马颙已经都死了,很多人心中都希望,太傅能够宽宏大量,不要再在意往日那些乱七八糟的。

提出重用和郁、王粹。现在这种期望,就会被司马炽勾出来。

司马越一旦表现不如人们期望的,那么自然会选择能如他们期望的一方。

司马越的上表,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但上表并没有被立即批复。这让更多人聚焦目光过来。

随后有内幕传出,陛下和太傅有意重用和郁王粹。这让议论更加热烈起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