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拉扯60(1 / 2)

司马越听闻,皱眉沉思。

他觉得陛下的每一个提议,仿佛都很有蛊惑力。有时,很戳中自己的内心。

就算反对,也很有理有据,甚至大义凛然,让自己挑不出毛病。

这,很不好!

司马炽看着司马越。他琢磨司马越不松口南阳王移镇的原因,其中关键,估计还是在许昌。

高密王一旦移镇关中,洛阳的三个方向,长安、许昌、邺城三个大镇,就都是司马越的至亲弟弟。

这样一来,等于直接就把洛阳围住,让洛阳动弹不得。

这种诱惑,是司马越很难放过的。

但在这关键口,司马炽又多次谈及让南阳王移镇襄阳。

故意释放出这种诱惑,也是司马越难以抗拒的,

许昌固然重要,但一直在司马越的把控中。新任豫州刺史裴宪又是自己人。

这种早已到手的新鲜感,自然没有一直垂涎欲滴的襄阳,更来劲儿。

之前有王澄为备选,但现在王澄又被否了。

那么,司马越不得不再次面临诱惑选择。是不是要南阳王移镇?

司马炽静观他的神色,再次缓缓开口,“刘璠若出任荆州刺史,则不好加兵。襄阳镇守,还需再择选一人。”

司马越的思绪被打断,闻言,本能地点点头。

父子二人接连掌握荆州的军政大权,很容易做大生异心。哪怕刘氏再怎么忠心,这也是要避免的。

所以,刘璠只做刺史,负责政务。军事上,则还需要一人。

“若王叔实在不允南阳王叔移镇。那么,侄儿还得再找找其他人。”

这话又加大了司马越内心的焦灼。

故意继续这种言语套路。司马炽沉吟一下,继续道,“侄儿又想到两个人选。王叔且听听,可行不可行?”

司马越脸色一变。

只听司马炽道,“太仆和郁,是一个,还有一个是王粹王弘远。可从他二人中择选之一,任命为安南将军,镇守襄阳。”

闻言,司马越心中惊乍,不禁看了司马炽一眼。难道这二人竟投靠了陛下?不可能吧?

当然没有。

司马炽说出这二人,只是矮个中拔高个。

他并不记得这二人的历史记载。完全是基于这个时代的了解。

二人论出身,都很显赫,但自身发展都不算好。为了发展,两人都曾是贾谧的“金谷二十四友”,王乱时,也参与了王乱站队。

和郁,字仲舆,出于汝南和氏。其祖父和洽,曹魏时,官至尚书令。

当时汝南士人多去投靠袁绍,而和洽独去荆州投了刘表。曹操平定荆州后,和洽进入曹魏系统。一直以清廉、直谏闻名。

和郁父和逌,曹魏时,官至廷尉、吏部尚书。娶妻夏侯尚之女,生二子。和郁为次子。

和郁兄和峤,乃晋武帝时重臣,官至中书令、尚书、太子少傅等要职。

惠帝那句“圣质如初”的评价,就是他说的。

家中三代两朝重臣,还是夏侯玄的外甥,可见出身相当显赫。但和郁的名气却很低,没有闯出名声,因此一直受到兄长和峤的打击侮辱。

他的爵位汝南亭侯,也是因兄长和峤参谋平吴的功勋,而转赐的。

王乱前夕,和郁任职尚书。

贾南风废太子时,派其为持节,前往东宫废黜太子司马遹。

赵王伦废黜贾南风时,和郁再为持节,送贾南风进金墉城。然后司马伦追复司马遹为太子时,和郁又率东宫官属,负责迎丧。

司马伦篡位称帝,废黜惠帝时,和郁再送惠帝进金墉城。

司马伦之后,和郁没有被追究,但也离开了朝政。

和郁的声望虽然不怎么样,但跟其祖父和洽一样,都比较清廉。处事也比较干练。不是王衍王澄那种尚虚不做事的。

这一点上,传了家学。而更出名的、历史评为名臣的其兄长和峤,则没有。

和峤对钱财极其贪婪、吝啬。家产丰富,比当时很多王室还要富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