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终结26(2 / 2)

官府立马派人查验,判定为盗匪劫财。于是,上书纷纷向朝中而去。

洛阳。

河间王司马颙的上书,表示愿意入京。刚到没两日。

有些人已翘首以盼,另一则消息到来。

终于,等到噩耗姗姗来迟。

河间王在回京师洛阳的途中,于新安遭遇路匪抢劫,路匪猖狂无情,将其扼死于车中。连同死的还有其三个儿子。

也就是说,河间王不幸薨了。并且绝嗣。

太傅震怒,连忙表示要彻查。

但这声音并没有引起响应。

百官并没有谁站出来,同仇敌忾,反而心里不约而同舒了一口气。诸王之乱,总算可以掀过去了。

然后这件事就如同小水花般,再也没有起过波澜。等到几个月后,查获的结果是周围几个山头的盗匪,被抓清缴,夷灭满门。

朝中下诏,以彭城元王植子融为颙嗣,改封乐成县王。

又过两日,朝中出现的大变化,便将此事彻底淹没。

朝中大佬升迁。

中书监温羡升迁左光禄大夫、赐开府,领司徒。

而尚书左仆射王衍则升迁司空,令其掌监察文武百官事宜。

这还不算。令人想不到的是,王司空仆一上任,短短两天时间,就上书奏言十多封,弹劾数名官员,言其等在其位不思政事,只尚玄虚。

这变化,也不在司马炽的意料之中。初时只以为这会是个笑话。

司马炽惊奇的同时,也乐见其成。先看看,其要搞什么鬼。

与太傅司马越东堂商议后,经过查实,遂辣手罢免了这些官员。

等到后来补缺的时候,司马炽就知道司马越、王衍打的什么主意。他们换上的都是自己人或者是一些名士,不用说,是司马越收买人心的举动。

不过且不说木已成舟,就算提前知道,司马炽对这种事情也没有办法。

但司马炽也没闲着。至少能阻击一下对方的行为,恶心一下。

尚书左仆射空缺后,位子由侍中傅祗迁任。太弟少傅高光,为尚书令。

傅祗和高光的升迁,暗地里,司马炽出了一部分力。但也是他们资格够老。

司马炽这些天通过王延和缪播,一边打听各处实时消息,也一边收集朝野各家族信息,尤以现任朝官、州郡官之出身为主。

而后,将自己可用的官员按照能力、出身、可信任度三项标准进行择选出来。

傅祗、傅宣父子在司马炽的标准里,都是能力中上、出身上、可信度中的评价。

之所以可信度取中,有三个情况:第一,傅宣为惠帝女婿,续弦弘农公主,为皇亲,有别于其他官员;第二,高门出身,家族显赫,皇权利益不一定高于家族利益;第三,傅宣曾出身自太傅府掾属。

这种分属不同利益集团,各种身份交织的情况,在司马炽为各个官员打评时,发现其实并不少见。

他现在无法与司马越争雄,又没有亲近人才可用,那就只能使用这种有能力,信任度有待观察却又不完全倒向司马越的人,用以阻击司马越。而且这种人不是不可拉拢的。

他进一步研究高门世家,结合后世看过的一些论文观点,发现其中留给自己的,确实有可以操作的空间,而且很大。

在没有科举选官僚之前,他所能依靠治理国家的,还是这些世家。

自东汉以来,世家的发展就越来越兴盛,以文化世家,官僚世家,豪族世家为其代表,相继垄断文化、政治、经济等国家命脉。

东汉末年,虽经过战乱杀戮以及曹操、孙权、刘备等执政者的打压,消散了一批,但现状并未改变。

尤其是曹魏立国后,文帝采取陈群所提议的九品选官制度,世家的兴盛再上一层楼。

而司马炎篡魏立晋,更是接受了其政治遗产,甚至由于本身出自世家,更加讨好世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