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愁绪万端(1 / 1)

田敬业半道上死了老婆没有再续,人称之为老光棍。现如今这老光棍已六十多岁了,三个儿子也已相继长大成人,大儿已有三十冒头,二儿也有二十八九,最小的三儿也都已二十六岁了,虽然都到娶媳妇的年龄了,可三个儿子都没媳妇娶,因此,人称四条光棍家。照理儿说,三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老田头也该享享清福了,可是不然,老田头不但没有淸福可享,而且因没娶上儿媳妇,守望着三条光棍艰难度日,愁绪日渐加大,精神渐驱崩溃,天天愁眉不展,哀声叹气,没有一点儿的欢乐模样。

“老田头愁啥子呢?有个蛾照个蛾,有公就有婆。时辰不到天不明。”邻居王大妈经常这样劝说着老田头。开始老田头听了这话还有所宽慰,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大妈的言语也渐使老田头的耳朵眼磨起了茧子,三个儿子照常没照蛾儿来,按乡里的土语说“都还爬牯着”王大妈的话也随之失去它应有的效力。这以来,老田头就更愁上添愁,更显苍老了。

那样的日月換成谁,谁也乐观不起来,三个儿子虽说都正当年轻力壮之时,可他们由于儿时生活困难缺乏营养,身体发育不良,再加上经济拮据很早辍学,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些酿成了这三个儿子的发育不够正常,在相貌上黑不溜秋,干干巴巴,。在心智上,愚儿巴叽,㞞儿个尬吱。由此兄弟三个都没说上媳妇,眼看说媳妇的大好时机就要错过,兄弟三个又不会去找门路挣钱讨媳妇,只是吃饱了蹲家里瞪猴着眼,看着蚂蚁上树,瞅着公鸡踩鸡。有时候兄弟三个斗起欧来,往死里打,谁都不敢近前劝说。谁说骂谁,他爹说说,骂他爹老丈人。眼看着这样的景况,老田头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一家四条光棍在艰难中度日。

老田头虽年过花甲仍坚持率领三个光棍儿子在田间劳作,拼死拼活地攒钱,他心里想,有朝一日就是花钱买,也要给儿子买个媳妇,三个儿子哪怕娶上一个媳妇,也不枉养了回儿子,老田家也不会断了香火。

老田头的愁怅、心思、邻居王大妈看得是一淸二楚。心里也明明白白。看到老田家四条光棍过那煎熬的日子,从心里头同情,也曾四处张罗着给老田家说媳妇。老田头对王大妈的同情与关注,自然不胜感激,于是便隔三差五地割上肉,买上酒,到王大妈家里表心意,弄得王大妈很是过意不去。每当老田头拿着东西过来,王大妈都说:“老田哥!老邻老居地谁还用不着谁呀!不用这样破费,你这个样俺心里过意不去,再说了,事情成不成都还不一定,成了还行,万一不成,我怎么消受得起呢?还是攒着点钱说儿媳要紧。”

听了这话,老田头总是笑着说:“成不成酒两瓶。他大妈你尽管操心给说去吧!说成了我老田头全家高兴,装酒你喝,割肉你吃。说不成我也不恼,知道你操心了,照样感谢你。”除此之外每逢农忙的时候,老田头自己家的活不干,也要率领着三个儿子先去给王大妈家干完着,再干自己的。三个儿子听说王大妈给他们讨媳妇,更是格外高兴,每逢给王大妈家干活也都分外地卖力能干。大忙季节,王大妈一家的农活,总是早早地完成在别人家的前头。

老田头一家的真心诚意,着实感动了王大妈。王大妈不惜踮着两只小脚跑遍了千家万户,给老田头家张络儿媳妇。谁料想现如今乡村上的年轻人都兴自己对像,媒妁之言没有愿意理会的了。那些年轻轻的女性青年,都早不早地自由恋爱了,有的还不等地结婚,小肚子就彭胀起来了,弄得王大妈相当地尴尬。王大妈灰心懈怠之余也免不得替老田头家讨不个儿媳妇而伤感。

冬去春来,夏走秋又至。老田头一家,替王大妈一家干活,力没少出,财物没少费,王大妈心没少操,腿没少跑,嘴磨破了,腿跑折了,但老田头家仍然是四条光棍,日子也越发淸冷了。老田头的头发也渐次白了起来,脸上的皱纹由几条,变成了无数条,老田头愁绪万端没了注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