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朝外琐事(1 / 2)

开皇十八年,四月十五日,早朝过后,大兴宫甘露殿。

正位上隋文帝杨坚身着陈旧而略有褪色赤黄色的龙袍,揉了揉发胀的脑门,毕竟已经是五十七岁的老人了,精力大不如前。太子杨勇、晋王杨广之下,尚书左仆射高熲、尚书右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等人依次在座,

“太子上书,请止迁民之事,右仆射,卿意如何?”杨坚先是撇了一眼一身太子杨勇隐约可见的丝绸里衣和奢华佩饰,不易察觉的皱了皱眉,看着杨素问道。

“臣附议,太子所说正中时弊,深体圣意,此善政也。”尚书右仆射杨素此时暗自揣测着杨坚的想法,此事跳过高熲问自己,陛下这到底是何种心思?这移民之策是自己的前任赵煚提出的,赵煚病重去职,陛下这到底是何种心思?

“既如此,就先按照太子说的停了吧。晋王提出整备灵武兵马预备突厥犯边,高卿觉得有必要吗?”杨坚看着高熲问道。

“整饬武备自无不可,但臣以为不应在灵武而应在张掖郡,晋王提出在灵武郡整备兵马怕不是为了提防突厥进犯而是预备主动出击吧?自开皇三年东西突厥分裂,臣以为不应主动刺激其中一方,而是任由其内耗为上策。”

“此事暂且搁置,另外汉王和宇文总管注①那边有其他消息传回吗?”杨坚问道。

“最新的奏表还是汉王四月九日抵达的那封,宇文总管已有十日未有奏表送到了。”高熲和杨素快速的对视后说道。

“史万岁被削职为民后似乎并不甘心寂寞,以一年仅十四少年所写奏章上表,并担保其言之有物,对征高句丽之事指手画脚,你们可曾看过?”杨坚话语中似乎对史万岁余怒未消,甚至迁怒到他处。

“陛下,此奏章经中书门下上奏,臣等自然都是看过的,只是在中书和门下意见也并不统一,少数觉得那杨暜所述过于骇人听闻,属哗众取宠之辈,建议严惩以儆效尤,多数人还都是被其奏表中详实的进兵路线和对所谓海上‘台风’的叙述所动,建议暂缓征伐,至少要下敕书提醒大军注意。”高熲像是完全没听出杨坚话中的嘲讽之意。太子杨勇在听到“杨暜”这个名字时一惊,飞快的瞥了一眼杨坚,看到他似乎并无反应,才继续看着高熲分说。

“哼,朕三十万大军水路并进,只是灭一个国小民寡的高句丽而已,怎可因为小小的海风就受阻或可能的偷袭就半途而废。”杨坚不满的看着高熲,继续说道:“况且,史万岁具保的那少年年仅十四,从未有过从军经历,如何大言炎炎,预料此战恐有不利?朕如今精力不济,也没有功夫每个奏章都要通读。”

杨勇硬着头皮说了一句:“此少年我亦知之,其父曾是我麾下参军,后为国捐躯,也算是略微知兵之人,如今其子一心报国,就算有些言过其实,也是应予以鼓励而不必惩治。”杨广稍有诧异看了他一眼,太子这一年来时常遭父皇训斥,竟然为如此小事张口。高熲自然知道二人有些联系,前些日子太子还让自己推荐其到薛道衡处进学,自己还深为太子对手下人的看顾而感动。

杨坚面色稍霁:“既是忠烈之后,也算是有报国之心,牛卿,你看着给与个出身吧,另外着中书舍人下旨,申饬史万岁动摇军心,要他闭门反省。随时关注汉王和宇文总管消息。”

“臣拟予其从八品威戎将军,因其年幼,暂不授予实职。”吏部尚书牛弘回道,若不是陛下亲自开口,这种小官根本用不到他出手。杨坚听罢摆了摆手,示意就这样了。然后说了这么一番话:“近日,朝堂颇有不稳,常有人试探于朕是否有废太子之意,还危言耸听说储位更替快要亡国了!朕今日就告诉你们,前朝的皇帝,多是宠幸后宫,导致发生废立之事,朕没有嫔妃,五个儿子都是皇后所出,都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哪里会和前朝一样,因为宠幸后妃、皇子争位而亡的道理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