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论营销的手段41(1 / 2)

收拾干净的孩子还是很可爱的,稚嫩的脸庞让人看了便觉得利索,还透着一股让人不设防的天然保护色。

这些都是吃过苦的孩子,发育的不太好,稍显面黄肌瘦,好在这几日吃的不错,让他们的脸上多了些生气。

谢灵均发现这些军属对孩子的定义存在某些问题,他要的是半大的小子,但这群人中居然还有五六岁的娃娃,这也太小了,根本没办法让他们去商号中做工。

“小于十岁大于十五的孩子出来,还有小女女也出来,别躲,我都瞧见了!”

谢灵均有些无奈的将一个女娃从中拉出来,破烂的衣裳连打补丁的地方都没有,晒黑的皮肤就如同一个个补丁,让人瞧见了便不忍。

“谢司马发发善心,便让这些孩子跟着去吧?不会添乱,必定卖力气干活。”

上了年纪的老妪在边上低声相劝,谢灵均却摇头道:“不行,岁数太小的去了没用,商号不是养闲人的地方,去了便要做学徒,或是帮工,大的留在这里也一样有饭吃,饿不着的。”

老人叹了口气便不计较了,他们原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能成最好,不能便罢了。

赵四海站在边上微微点头,他并不反对谢灵均的作法,能少一张嘴在军中饭吃也是好的,百十个孩子已经算是极好的了。

“都想什么呢?既然南阳谢家支应了就食,断然不会少你们一口饭吃,都是北府军的老人,心思都用在这点筹谋上了?!”

人群边上一直未发话的独臂老人向前挪了挪步子,那些还想劝说的人便都住了嘴,见谢灵均的目光落在他的独臂上,老人自豪的笑了笑:“让谢小郎见笑了,老朽这条胳膊断在北境,换了六条蛮子的狗命,值得!”

谢灵均知晓他的意思,随即正色道:“老人是我谢家的财富,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您这样的老人乃是谢家必须供养的,不敢舍弃。”

断臂老人笑了笑,抬起一只手握拳锤在胸口:“谢司马仁义!”跟在他身后的那群老人也松了一口气,他们也在看谢灵均的反应,毕竟就食的时候年老体弱的被舍弃等死的境况不是没发生过。

边上一直没有发话的赵四海暗暗的给谢灵均竖了个大拇指,看来这个谢家少爷还真的是说到做到了。

福伯已经将牛车赶来,一群孩子跟在车后,上车之前赵四海低声对谢灵均问到:“今日除了做工之外便没有别的活计了?”

谢灵均点了点头:“没有,你们今日只需把营地的栅栏修好便可以休息,好好休息,再把饭吃好,待我安顿好这些少年,再回来同你细说。”

赵四海闻言大喜,他等的就是谢灵均这句话,从一开始他就不相信这次来南阳就食能不死人,可现在他有些相信了,不光吃了几天的饱饭,甚至连身上都收拾了干净。

相信接下来谢灵均也会把这些人给安排好,别的他不奢望,只要能保全这些人的性命,能活着撑到返回陈郡,这次就食也就算是扛了过去。

谢氏认为就食是对嫡脉的削弱,可同样也是对部曲家眷中的老弱病残一次削减,这些老弱死掉一些,陈郡谢氏的负担便少上一分,打心底里赵四海就瞧不起世家门阀,所以在刚开始对谢灵均毫无敬意。

谢灵均并不怪他,这不是赵四海的问题,而是陈郡谢氏出了问题,是所有世家门阀出了问题。

所以他在极力修补与这些部曲之间的关系,这八千人说是北府军的亲眷,可实际上依旧属于部曲的范畴,没到谢氏需要兵员时,便会从中抽取青壮冲入北府军。

也正因如此,才要养活这支比军队更为庞大的队伍,由此可见陈郡谢氏的负担有多大,因为人口基数会越来越大,这是固定不变的真理,所以就需要消耗。

谢灵均在看到赵四海以及这三千人的队伍时便明白的。

南阳县城迎来了一支奇怪的队伍,一辆牛车后竟跟着数百个孩童,岁数不大但也不小,十多岁的孩子在有些人家已经能顶门立户,娶妻生子了,并不罕见。

牛车一路到了东城巷,这里是卢佾与钱益两家在城内的铺面所在,但暂且待在这里自是没有问题。

既然把孩子领来,谢灵均心中也是有底气的,卢佾也好,钱益也罢,都想要自己的酿酒之法,但现在是三家合商,这些孩子虽然不大,但已经能做学徒了。

酿酒幸苦,但却不是苦力,让他们在这里跟着卢钱两家派来的匠人学习,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卢钱两家的掌柜在瞧见谢灵均安顿孩子时并未阻拦,也不问个为什么,反倒是极为热情接待,让他宽心的同时,也让这般孩子安心留下,只不过两人也派了从人去往别业通报小郎去了。

果不其然,不到半个时辰两人便匆匆赶来,钱益瞧着满院子的孩子惊诧的合不拢嘴,小声对谢灵均道:“半大小子吃垮老子,这百十来个孩子的饭食我包了,别再来就成!”

瞧见卢佾咽口水的模样,谢灵均就知道不能再来了,摇头苦笑道:“再多我也拿不出了,这些孩子又不是白吃咱们的,该做工做工,该学徒学徒,卖力气,换饭吃,有何不可?你们从家中要来的匠人不一样要管人家吃喝?”

看着畏畏缩缩的少年,卢佾翻了个白眼道:“好话都让你说了,我还能如何?但这些人是你带来的,你就要教会他们手艺,酿酒乃是大事,万万不可耽搁!”

“这是自然,为的就是从孩子开始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与咱们的商号深度绑定!”

钱益惊奇的看向谢灵均道:“你的意思是不打算让这些孩子回去了?”

“回去干吗?继续浑浑噩噩的过日子,然后去往北境做“填线宝宝”?!我要把这些孩子留下来,他们就是我的基础!”

卢氏的管事显然是个麻利的人,躬身进了花厅便道:“少主,两百一十八个少年,已经尽数安顿好,每日两顿饭食,您看如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