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七舅姥爷!!16(1 / 2)

刘初的来访让谢灵均认识到世家门阀的阴谋诡计,也见识了这些人的手段相是何模样,看上去人家是在帮你,实则却是把你卖了你还要帮人家数钱。

不过对于谢灵均来说这也并非坏事,至少让他知晓了世家门阀中的“精英”都是些什么人!

要是还抱有之前那般认为他们是社会精英,是一群高素质,高道德的人,那才是大错特错,这群人是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会去管别人的死活。

巧了!谢灵均觉得自己也是这样的人!

他不光是利己主义,还是实用主义,所以他可以毫不脸红的站在南阳县的县衙中大声吟诵“自创”的《青苔赋》。

“绕江曲之寒沙,抱岩幽之古石,泛回塘而积翠,萦修树而凝碧,契山客之奇情,谐野人之妙适。……不根不蒂,无华无影。耻桃李之暂芳,笑兰桂之非永。故顺时而不竟,每乘幽而自整。”

谁能想到乡里评议的题目居然是作赋,赋文的好坏全看水平,并且要押韵,优雅,一点也不比诗词来的简单,更重要的是这种流传自魏晋的文体深受世家门阀的喜爱,也是当今社会的主流。

谢灵均的《青苔赋》一处,四周那些负责评判的乡绅宿老瞪大眼睛不知所云,他们只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年纪大但才学却没多少,甚至还有不是大字的老农,出现在这里完全是在充门面。

刘初是略通文采的,所以在谢灵均的赋文一出口,他便露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原以为谢灵均的才学根本提不上台面,刘氏完全可以在乡里评议之时给他卖个好,谁知对方开口便以甩他几条街。

所谓行家一开口,便知有没有,打死他也不明白,原本在南阳县出了名的纨绔子是如何摇身一变,成为文采斐然的饱学之士,单凭这篇赋文也没办法给他上中以下的品第!

谢灵均的赋文一出便已经让在场的人知晓深浅,就连边上围观的学子都忍不住跟着重复,尤是最后两句“耻桃李之暂芳,笑兰桂之非永。”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无他,之前竟然有两位学子所作狗屁不通的赋文,满篇都在歌颂自己贬低旁人,甚至以桃李、兰桂自比,待谢灵均的这片赋文一出,简直是“定点打击”,不光讽刺了他们,也让前者的赋文更加丑态百出,可笑至极。

简单的一个对比便把青苔的特点以及高洁衬托的无与伦比,也让不少后面的学子难以开口。

“好一个《青苔赋》,好一个谢灵均!陈郡谢氏再出才俊,着实让人羡煞!”

屏风之后的县尊大老爷终于出面了,这是乡里评议的规矩,小中正官必须隐于屏风之后以免评议之人与之相熟而偏袒,只不过这道屏风只防君子,不防小人,象征跟大于实际意义。

谢灵均惊诧的抬头,这声音他很熟悉,待抬头看去却见对方正是那日在脚店相邀的老者,不禁愣住,随即笑道:“学生见过县尊。”

谁知王彦儒眼中尽是调笑,再转头看了看四周的人不由得道:“以青苔明志者,古往今来少之又少,旁人以桃李兰桂自比,你却耻笑人家,倒是好高的气性!”

说完也不看那些快要气炸的学子盯着谢灵均看了半天又转头看向四周的乡绅宿老道:“如此般评一个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如何?”

见他这个小中正官都发话了,对面的谢灵均也确有才学,那些本就是走过场的人,闻言立刻附和:“谢家小郎,天材英博、亮拔不群!为南阳评议之上上品!”

谢灵均得了品第,还被王彦儒留下用茶,至于其他人大多是下上,下中,甚至下下之品,基本上连名字都不会出现在州郡一级的评议名单上。

没错,乡里评议只是第一步,在县里的小中正官评出等级后,还要上报州郡,待州郡的中正官评定后送往朝中大中正官最终评定,而这名单上的人同时也会去往东都的皇宫,在大殿中接受皇帝的亲自任命与罢黜。

到这个阶段基本上就是世家门阀的有些,寻常人根本就没有资格摸到皇宫大殿。

但就算是乡里评议也是极为重要的,只有过了这里才会能为真正有品第的人进而下一步的评议,所以那些得了下下、下中之品的人嚎啕大哭,他们没希望了。

完全不同于科举制,一旦被评为下下,下中的品第,他们便终身无法再度参与乡里评议,可以说彻底堵死了他们出人头地的可能。

人的悲喜并不相通,这群人哭的稀里哗啦,谢灵均却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上上之品已是乡里评议之中能拿到的的最高品第,就算是去了州郡评议也不会低到哪去,几乎等同于一种保障。

年轻人最忌骄躁,但在谢灵均身上却看不见这种态度,相反从他的身上王彦儒看到的却是少有的温润如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