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社会阶级(1 / 2)

太阳还未升起,“咕咕咕”的高亢鸡鸣便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响彻谢家院落。

谢灵均几次想起身把这该死的公鸡给拧断脖子烤肉,但看看自己的身体和那只雄壮的大公鸡,还是果断放弃了这个不自量力的想法。

以谢家这种情况完全是不需得公鸡打鸣来报时,但自从谢灵均要前往县里参与乡里评议之后,福伯便特意从庄户买了一只公鸡,说是买其实就是给几文钱打发了,还美其名曰:“让你们这些破落户沾沾福气!”

谢灵均知晓后特意让福伯再送去三十文,不是良心不安,实在是人家把小女儿也给送来了,小姑娘连条裤子都没有,只用一个布片裹着,谢灵均不忍便让福伯把女娃连同三十文钱一起给退回去。

高亢的鸡鸣如同超声波,不断撕扯着神经,既然无法反抗,那就起身面对,谢灵均已不知多少个年头没有这般的早起了,所谓闻鸡起舞不过如是。

勤劳的小奴睡的比猪还沉……而依云已在厨房中熬粥,蹑手蹑脚的绕过房间,看着大水缸谢灵均摇了摇头,用水瓢舀了一盆冷水接着把脑袋扎了进去。

那日他还是冲动了,自从打了柳正后这几日他睡的都不踏实,谢灵均便意识到还是自己的实力太弱,尤是在柳氏那种大族面前,根本毫无反抗之力。

打了人家的狗就等同于打了柳氏的脸面,主人家多少也要为柳正出头才是,

他就不指望陈郡谢氏能给自己提供多少帮助,否则也不会在谢家遭遇如此劫难的情况下,至今没派一个人前来慰问!

谢灵均知晓,现在自家能打着陈郡谢氏嫡脉的名号已算是人家给予的最大恩惠,自己争取不到的东西如何能指望人家施舍给你?

除了福伯还在纠结谢氏的无情外,他倒是毫不在意,不日便要参加乡里评议以获品第,还要前往豫山书院读书,以后少不了与柳氏碰面,所以读书便成了谢灵均的当务之急,唯有成为出色的读书人,且在“做题家”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才能保全自己和这一大家子。

上辈子为自己为那小家而活,可这辈子不行,家中有福伯,有小奴,有依云,一时冲动的结果最终也将反馈到他们的身上。

于是谢灵均不断给自己加强课业,本着“量大管饱”的方针,使用类似于“试探底线”的方式不断的加强文章的数量和质量……

这一招几乎被后世的老师用烂了,谢灵均早已有了免疫反倒觉得有趣的不行,将这当作是一项对自己的挑战。

吃了依云准备的早饭,顺便嘲笑过小奴睡眼惺忪的模样,谢灵均便去书房读书,水榭是好,但秋分以至,想要专心读书还是要在封闭的环境中。

埋头读书不一定就能学有所成,看了一上午的书,顺便将读书笔记整理好,读书是其一,练字也很重要,古人常言“字如其人”,就谢灵均那一手不咋地的毛笔字,还真算是难登大雅。

不过谢灵均也有自己的底牌,他见识过的字帖太多,只要持之以恒,绝对能在字体上独树一帜,上辈子去过碑林,唐代的“昭陵六骏”,名人大家的各种碑文他都见识过,不求神似但求形似也是能做到的,那些唐宋时期从未出现过的书法出现在当下,必然会让人所惊艳。

将笔墨纸砚准备好,这些后世并不算值钱的东西,在这个时代却是价值千金,一刀上好的宣纸便要两贯钱,至于笔墨更是相当昂贵。

这些东西对于庶门子弟来说,几乎是可望而不可求的存在,至于书籍的价格更是惊人,世家门阀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面垄断了读书入仕的途径,试问,尚且难以温饱的人如何有精力、财力去读书?

上辈子便听书法大家说过,“书法一道最是养气,静心凝神,方能下笔游走,于纵横撇捺之间感悟人生……”谢灵均没有感悟到什么人生哲理,到是真有静心凝神之感,时间如手中砂砾飞速流逝,待腹中饥鸣才发现已至晌午。

“小奴去让福伯把车套了,下午去往县里!”

从书房出来谢灵均便在宅院的池塘前舒展筋骨,顺便让边上浆洗衣服的小奴去通知福伯一声,倒是边上的依云好奇道:“小郎莫不是真的要去往县衙具名,以备乡里评议?”

“这是自然,时不我待!今年必须去往豫山书院读书才是,光靠自己闭门造车可不行。”

依云认真的点了点头:“从乡里评议中获得品第并不难,无非家世,行状,定品。以小郎的出身自然在家世上占尽优势,行状却是要看小郎平日的德行,才学,前者由乡绅宿老评定,后者便要交由县尊,至于定品却还需看县里的小中正官。”

谢灵均微微点头:“如此也是不怕的,那日同章先生座谈,到也无多少差错,想必县尊的考校也不会太难,至于其他,走一步看一步便是。”

“小郎有此心性,必然能成!”

见谢灵均坚持,依云也就不再劝阻,早日通过乡里评议定下品第也是件好事,如此也能去往豫山书院读书了,从那里出来的人几乎皆能得到朝堂上大中正的肯定,也能轻松得授官身,以小郎陈郡谢氏嫡脉的身份,必然也会有个清贵的官职……

简单的午饭过后,福伯便在外院招呼,相比谢灵均他却更为兴奋,一路上都在为自家小郎讲解规矩,相比后世的科举制度,九品中正更在乎的是身份背景,在此基础上才会去考虑学问,才能,人品等等。

可以说没有一个好出身,就算学问再好,才能再出众,且有着堪为圣人的品德,也只能排在下品,“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不过如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