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升龙29(2 / 2)

张辅闻言若有所思的颔首不及。

“你的方法十分不错,回去后,写一份详细的方略出来,待明日军议后,定下此事,依计而行。”张辅看向沐斌笑着说道。

“是!”

沐斌见张辅全盘接纳了自己的方略,不由心中高兴,笑着应和道。

“岳父,不知我军还要在多邦停留多久?”沐斌思量片刻转而询问道。

张辅闻言笑着回答道:“明日军议后,我会遣你父亲领右路军攻西都清化,我自领左路军南下直奔东都升龙。”

沐斌闻言点了下头,这倒是题中应有之义了,如今胡季犛父子三人被擒,东西二都再下,安南便也算粗略平定了。

........

三日后,东都,升龙。

随着多邦城的陷落,洮江防线彻底失守,再加上胡季犛父子三人被擒的消息一路南传至东都升龙,安南人终于丧胆,张辅领东路军一路南下可谓不费吹灰之力便兵临升龙城下了。

沐斌骑乘马上,看向升龙城头,便见那些安南蛮兵零散的分布在城头,一脸惊慌失措的向城外张望不停,不由笑着摇了摇头。

因为在他看来,这些安南蛮兵不仅毫无士气,而且已经没有建制了,由此可见,升龙城的防守是何等脆弱了。

当然随着胡季犛的被擒,这也成为一种必然,毕竟胡季犛是将全部的希望放在了多邦城,所以此前便将升龙的大部分精锐兵力全都带走了,以至于,随着多邦城破,如今留守升龙的兵力堪忧,蛮兵战力也不堪一击。

既如此,那么便有个问题令人费解了。

升龙作为安南东都,事实上的首都,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胡季犛能够篡位自立便不是傻子,那他为何在面对明军讨伐之际依旧要掏空东都升龙了?

答案很简单,那是由升龙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升龙位于红河三角洲西北部,地处资源丰盛的红河平原,物产丰富,人丁兴旺,这才被选为了都城。

可也正因为其地处平原,北面除了洮江天险外便无险可守,以至于一旦明军度过洮江,便可一马平川,直下升龙了。

此间情况便如那北宋时的开封,天然便有其缺陷。

所以胡季犛才会选着离开升龙,亲自坐镇多邦城,他的策略不能说不明智,只是时也命也,他在大明王师面前终究是螳臂当车,最终失败被擒。

而且在沐斌想来,除了升龙的位置特殊,不堪一守外,胡季犛之所以不那么重视升龙,也是因为其人发迹于西都清化,那里才是他的老巢,沐斌猜想,当初胡季犛何曾不是存着多邦城若不能守,便领亲信退守西都清化了。

只是世事难料,他做梦也没想到,会被阮大曾与莫邃背刺,以至于最后压根便没有退路,只得乖乖被擒。

正当沐斌胡思乱想之际,便听得帅旗之下的张辅对侍立在马前的胡季犛询问道:“你如今虽然被我所擒,但此前也曾是一国之君,此城之主,眼下我携大军至此,可谓无人可挡,但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不愿再造杀戮,你可愿替我喊开升龙城门?”

胡季犛从一国之主沦为如今的阶下之囚,虽然张辅没有刻意羞辱苛待其人,但处境落差如此之大,又岂是那么容易让人接受的。

其人便早已失了心气,惶惶如丧家之犬,神情萎靡,此时畏畏缩缩侍立于马前,闻得张辅询问,先是一个激灵,愕然抬头看向马上的张辅。

待其人的目光与张辅那双肃杀的虎目撞上时,又赶紧漂移开来,恭敬回答道:“大帅如此仁德,我又岂能推脱,愿为大帅略尽绵薄之力。”

张辅闻言审视了胡季犛片刻,这才轻笑一声,满意的颔首。

随即张辅一声令下,数骑出列驱赶着胡季犛便向升龙城而去。

马上的沐斌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由生出一种古怪之感,因为眼前这一幕让他想起历史上的那位“叫门天子”。

这两人的际遇倒是有些类似了,都是败军被俘,都是毫无廉耻,为了保命而丝毫不顾家国大义。

不过历史上的“叫门天子”虽然不堪,但是后来却能夺门复辟,而眼下的胡季犛显然便不会有那样的好运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