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军议22(1 / 2)

待将西路军安置好后,沐斌与沐晟这对父子便一起径直往中军大帐而去。

两人行至辕门外,便听得三声炮响,中军辕门顿时大开。

原来张辅虽然先行回营,却一直留意西路军的动静,听得亲卫禀告沐晟父子即将抵达,便先率领着以李彬与刘俊等为首的众文武齐齐迎了出来。

“沐晟拜见大帅!”两位领军之人陡一见面,沐晟便知机的一拱手,对着张辅先行了一礼。

张辅见状心中彻底松了口气,知道自己先让沐斌去沟通是做对了,而且此事沐斌完成的不错,成功说服了其父。

张辅想到此处不由对沐斌这个女婿愈发的满意了。

“这如何使得,沐侯爷快快免礼!”既然沐晟如此给他面子,张辅自然也要对沐晟表示相应的尊重。

所以还不待沐晟行完礼,张辅便赶紧伸手扶了扶。

沐晟既然选择对张辅示好便不会让事情半途而废,毕竟姿态已经放低了,总得有点收获才是。

于是其人依旧不为所动,继续将礼行完,这才笑着说道:“大帅乃是一军统帅,我仅仅是偏师副将,初次会面自当行礼参拜,此乃军中纲纪,岂能更改?”

沐晟说完昂然环视东路军众文武,一脸对张辅为帅心悦诚服的样子。

东路军众人见状不由神情各异,有的对于沐晟与张辅之间没有闹出矛盾而松了口气,有的则惊讶于沐晟如此知礼守规矩。

但无论出于何种心思,他们看向张辅的目光都比以前更加郑重,也更鹰服张辅这个南征主帅了。

张辅自然将众人的神情看在眼中,不由对眼前的亲家沐晟生出感激之情来,暗想道“看来与沐家结亲倒是他自己赚了,日后回京若有机会当多提携一下他那女婿,反正如今他那儿子因为残疾是暂时指望不上的。”

“如今我军已经将多邦城团团围住,而贼首胡季犛也在城中,现在正好能与沐侯爷商议一个可行的军略来,最好一战便攻下多邦城,擒拿贼首胡季犛。”张辅收敛心中的思绪,偏头看向与他联袂走向中军大帐的沐晟笑着说道。

“好说!”沐晟闻言赶紧应和道,“我正要听一听大帅的高见。”

........

中军大帐。

张辅的帅椅在帐内正中,旁边便是沐晟的座位,待两人落座后,其余文武方才分左右列座,此次合军后的首次军议便就此开始了。

因为东路军先行抵达,并且张辅已经尝试过攻城,为了让刚刚抵达的沐晟知晓相应的情况,张辅先是简单介绍了下近几日攻打多邦的形势,随即才一脸严肃道:

“现在逆贼胡季犛屯重兵于多邦,企图阻拦我军南下,此前,我曾下令佯攻过数次,感觉胡季犛心志颇坚,竟欲据此城与我等决一死战,如此形势,不知沐侯爷可有破敌之策?”

沐晟闻言捋须思忖片刻这才徐徐说道:“大帅不用担心,胡季犛如今不过依仗的是眼前的多邦城,此番南下我特意从云南带了不少火炮来,再加上东路军的火炮,待明日攻城,我们给他来个百门大炮齐鸣,晾他多邦城再坚固,也会被我们给轰踏了。”

张辅闻言笑着说道:“火炮轰城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只不过便是破了城,城中依旧还有大量的蛮兵,其论战力虽然远远不及我们,但是若有激战,恐免不了多有伤亡。”

“大帅能够如此体恤将士,实乃仁厚之帅。”一旁的兵部尚书刘俊插话道,“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我记得陛下曾令解学士作《讨安南胡酋檄》,上面罗列了逆贼胡季犛的数十条大罪,并且明言待亡胡氏伪朝后,当寻陈氏遗族,重立其国,此番战前,我们倒是可以将此檄文射入城中,以此扰乱人心,瓦解对方的士气,或许能够引发彼辈内乱也说不定。”

张辅闻言笑着颔首道:“刘尚书这个主意极佳,如今我是有信心攻破多邦城的,此时所求的不过是能少些战损,我大明的将士都宝贵着,我带他们南下,便想着得胜后爷能让他们都回家,免得让他们埋骨他乡。”

一旁的沐晟虽然感叹张辅的仁德,但还是出口提醒道:“大帅能如此想乃是全军之福,但我仍旧需得提醒一句的是,蛮夷力弱,不足以抗衡大明王师,故其作乱,多是啸聚山林,隐匿乡野,依地势与王师周旋。此番王师自北来,地理、气候皆不适应,语言、风俗亦不相同,倘若大帅过于在意伤亡,从而迟疑不决,不能一举破敌,拖延下去,反而会适得其反,必将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

张辅闻言思量片刻,颔首道:“云南多土司蛮族,沐侯爷常年与他们打交道,的确比本帅更清楚这些安南蛮兵的习性,你的提醒本帅明白了。”

张辅说到此处,不由肃然环视众人,徐徐说道:“刚才沐侯爷的话想来诸位已经听明白了,所以此战之要不再于夺城,而在于有效的杀伤蛮兵,削弱其有生力量,一定要将胡季犛的主力留下,万万不可是其人逃脱,避免王师陷入欲剿不得、欲罢不能之窘境。”

帐中诸人见张辅说得郑重,丝毫不敢怠慢,赶紧齐声称是。

一旁的沐斌全程旁观,并没有想着插话,以此表现自己,而是聚集会神的旁听军议。

毕竟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他都没有实战经验,而这些军略可不是你看几本兵书便能夸夸其谈的。

眼下,他最重要的任务便是多听多学,以便快速成长,积累战阵经验,日后若再有大战,便是他崭露头角,扬名天下的时候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