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多邦【求追读】21(1 / 2)

且说,自从那日沐斌恍如救星一般抵达东路军营,宣达了朝廷任命张辅为帅的皇命后,因为军中主帅已定,又有天使抵达,全军不由士气高涨。

张辅自然不再迟疑,擂鼓聚将,便在沐斌抵达后的次日,率领东路军径直南下不停。

而一入敌境,明军便接连破关斩将,并一举突破安南的外围防线,跨过白鹤江。

胡氏父子没料到明军进展竟如此神速,大惊之下立即倾全国之兵,依托宣江、洮江、沱江几条天堑,伐木筑寨,层层设防,并于沿江广置木桩,征发国内所有船只排列在桩内,所有江口,概置横木,严防明军攻击。

而在这几条所谓的天险中洮江是最为特殊的。

不仅仅是因为洮江是安南境内的一条著名河流,发源自云南蒙化,经临安府境流入安南,其间与众多支流汇合,到安南中部平原时已是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

更让其显得至关重要的乃是安南的东都升龙便在洮江的南岸。

换言之,只要明军突破洮江防线,便可直捣黄龙,拿下安南的都城升龙,而一旦都城沦陷,逆贼胡氏所建立的胡朝便也会瞬间坍塌。

既然洮江如此重要,篡位的胡季犛自然不会轻忽,毕竟能当权臣的人便不会真的是个傻子。

胡季犛篡了陈氏王权后,屡对明朝不敬,心中自然不安,日夜担忧明朝兴师问罪,故花大力气在洮江北岸的隘口处修筑了一座坚固的隘城,取名为多邦。

多邦隘城城墙高大,城下挖有深壕,壕内遍插荆棘。胡氏父子在此布下重兵,作为抵御明军的坚固堡垒。

而眼下,张辅正站在多邦城外的洮江河畔,望着奔腾的江水沉思不语。

侍立在侧的沐斌见张辅将自己召来后久久不语,心中不由愈发的疑惑,迟疑片刻后询问道:“岳父大人可是在忧虑攻城的事情?”

张辅闻言看了沐斌一眼,颔首道:“逆贼胡氏也知道洮江防线乃是他们的生命线,所以竭尽全力在此关键之处修建了这座多邦城,企图阻挡我军继续南下,如今城中恐怕集结的乃是安南所剩的全部精锐了,此战若要胜利,不知又要牺牲多少我大明的战士。”

沐斌闻言不由回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多邦城,一脸轻松道:“岳父大人忧心将士伤亡,小婿心中佩服,不过我观情况还是有利于我军的。”

张辅闻言看向沐斌笑道:“那你尝试着说一说,我看你这两个月的军旅生涯是否有所长进。”

沐斌闻言便知这是张辅有意考教与指导他的军略了,心中倒是丝毫不怵,笑着说道:“首先这多邦城,逆贼胡氏将其视作依仗,鼓吹此城如何坚不可摧,小婿虽然也承认多邦城比起这一路上我们见过的其他城池来说是要好上不少,但其比起我朝境内的城池而言却是远远不如的。”

这倒不是沐斌有意贬低敌人,盖因明初时,安南、朝鲜等明朝藩属虽也号称一国,但实际上都极为贫瘠。

其所谓之城池,其实大都只是以木为栅,围上几圈罢了。

就拿这安南来说,除了为抵御明朝而专门修建的多邦,就只有作为昔日唐朝安南都护府所在地——也就是现在东都升龙,才勉强有道城墙,就连胡氏的老巢——西都清化,也不过就多围了几道木栅栏而已。

这样的城池在见惯了中原大城的沐斌眼里,简直就跟山大王的土寨子一般。

而眼前的多邦城其城墙也不过是用夯土筑成,并未砌以砖石,高度、厚度、坚固度都不能与内地城池相比。

张辅闻言心中倒是颇为认同这点,毕竟安南不过是个撮尔小邦,能修建一座如今的多邦城便需举国之力了,国小民弱,不仅实力不济更加上也缺少相应的材料与较先进的筑城技术。

沐斌见张辅认同他的观点,不由心中愈发有底气,继续笑着说道:“再说这城中之人,人数虽多,但多是被此番我们的进军吓破胆的,如今我军已经将多邦围住,他们如今不过是做困兽之斗罢了!”

张辅闻言笑着颔首道:“你说得大体不差,不过虽然我们胜算更大,但是你也不可过于乐观了,毕竟此城的得失于我们而言不过是拔掉前进路上的一个障碍,可对于逆贼胡氏而言,却是关乎生死,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了,困兽犹斗,这多邦城可不是那样容易攻下的。”

沐斌闻言思忖片刻,倒是对张辅的话没有异议,毕竟谁也不知道,当面对死亡迫近之时,胡季犛会做到何种地步?

“大帅,西平侯的右路军已至十里外,马上便要过来了。”正当张辅与沐斌这对翁婿商谈军情时,右参将云阳伯陈旭一脸喜色的快步而来。

张辅与沐斌闻言都是精神一振,脸上有了明显的笑意。

沐斌高兴自然是因为父子即将重逢,而张辅则是因为他当初试探攻城未果后,选择围城便是打算静待西路军的沐晟抵达,之后再合左右两军之力,凭借堂皇大势,一举拿下多邦城。

张辅思量片刻,看向一旁的沐斌道:“文辉,你父亲恐怕还不清楚东路军的情况,此番他既然远道而来,你便替我去迎一迎他,我先回营,率领众文武静待西平侯的大驾。”

沐斌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待瞧见张辅脸上一闪而逝的为难之色时,心中顿时恍然。

此番,虽然经过两个月的征战,凭借明军不断取得的胜利,张辅已经在东路军树立起了他南征主帅的权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