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谋主(1 / 2)

三日后。

按照洪武初年修建时的布局,南京外城城墙以内,被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

其中东城是皇宫和朝廷五府十八衙门所在;北城多用以驻军;西、南、中三城则为坊市,京城士民和达官贵人皆居于此。

而在中城西安门外大街往北一些,坐落着一座占地甚广的宅院——汉王府。

汉王府原是归德侯陈理的府邸,陈理是元末枭雄陈友谅的嫡子。陈友谅当年雄踞江汉,气势十分之盛,后来鄱阳湖一战,其被朱元璋击败,身中流矢而死。

陈理在武昌投降,被朱元璋带回应天,于此大宅幽居。因陈友谅在世时曾自称汉王,故京城士民通称陈理家为汉王府。

再后来,陈理一家被送往朝鲜安置,其府邸便就空置下来。永乐册立太子后,将陈理旧宅赐给朱高煦,作为其在京城的王府。

待朱高煦入主此宅后,将原汉王府废弃的西园开辟出来,挖池修山,种上名贵花木,供闲暇享用,并取名为“煦园”。

此时煦园凉亭之内,朱高煦的目光从陪坐在两侧的驸马都尉王宁与王府清客史复身上扫过,不由颇为伤感道:

“虽然那日八百里急递,朱能自言不久于人世,却不料仅仅过了三日,张辅的军报便紧随其后至京,言及朱能还是没有挺过来,终究病逝于军中了。”

“马革裹尸终究是武将的宿命,王爷虽然与朱能有并肩作战的情谊,但朱能终究不是我们这边的人,还望王爷不要太过伤怀才是。”王宁虽然多少能够理解朱高煦同为武人的同理心,但毕竟他与朱能不算亲近,倒是没有那么多的感想,只是看着朱高煦肃然说道:“如今对于王爷而言争取这南征主帅之位才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朱高煦闻言也赶紧收敛心绪,颔首道:“驸马所言极是。”

随即其人看向一直未语的史复,诚恳询问道:“先生,你说我还有机会吗?”

史复,年不过三十,以黑巾蒙面,容貌不为外人所知,只是独留一双眼睛在外,幽深如寒潭,让人不敢直视。

其人之所以如此装扮,乃是因为其自言,在靖难之时,遭遇兵祸,容貌被火烧毁,触目惊心,不堪为外人所见。

他以布衣入幕,也并未接受任何官职。加之他平常深居简出,外人大都以为他不过是个普通清客。

但唯独朱高煦的少数心腹方知,史复此人实乃朱高煦的谋主。

而朱高煦之所以如此信重史复,乃是因为当初储位之争落幕,朱高煦落败之后,所谓的汉王势力一度岌岌可危。

后来朱高煦正是采纳了史复的策略,以退为进,大打感情牌,惹得自觉对不起朱高煦的朱棣心生怜惜,最终圣眷不减反增,一举稳定了汉王势力。

至此之后,朱高煦便对史复言听计从,引为谋主。

史复闻得朱高煦询问,沉吟片刻后,问道:“这几日,王爷时常入宫,可有从陛下那里打探到成国公举荐何人继任?”

“张辅。”朱高煦直截了当道,“父皇耐不住我软磨硬泡,终究告诉我了。”

“是他?”

一旁的王宁颇为惊讶道:“张辅如今不过而立之年,资历尚浅,他哪里有资格作南征主帅,这朱能莫不是病糊涂了?”

朱高煦闻言脸上也显出不愤来,他素知张辅虽然也参加了靖难之役,但其人不过是随伺在已逝的荣国公张玉身边做个副将,远远不及战功卓著的他。

此番若是张辅都能为帅,那他堂堂汉王又怎么不行?

史复闻得朱高煦道出张辅来,倒是没有多少情绪,只是微微颔首道:“张辅的确资历浅了些,而且也没有独自为帅的经历,王爷还是有机会的。”

“但父皇依旧没有应允我的请战。”朱高煦闻言脸有恼意道。

“哎!”

史复闻言先是叹了口气,随即若有所指道:“看来陛下是真的忌惮王爷在军中的威望了。”

朱高煦听得此言,心中愈怒,骂骂咧咧道:“都怪杨荣,那日在御书房嚼舌,我原以为他不像解缙那些人一心支持我那大哥,没想到关键时刻,这些文官都一样的德行,看不起本王,认为本王只是个莽夫。”

史复瞧着朱高煦气急败坏的样子,眼中的嘲讽之色一闪即逝,语气略带埋怨道:“虽然储位之争已经过去多时,但是有些话我依旧要与王爷分说一二。”

朱高煦闻言暂时压下心中的怒意,徐徐说道:“先生尽管直言!”

史复遂徐徐说道:“当初争储之时,我未曾到王爷身边,可事后却还是复盘了一番,认为王爷前番夺储多有失策之处。”

朱高煦闻言脸色顿变,但又不好在心腹谋臣面前发作,并且思及自己曾落败的结局,也一时心绪杂乱。

史复也不理会朱高煦的神情变化,继续言道:“其一,便是心急,王爷过早显露出了争夺储君之意。纵然太子不济,可他毕竟是嫡长子,也是高皇帝亲封的燕世子,你与他比,名分上已逊了一筹。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王爷以次子之位,却觊觎太子宝座,这有违礼法,可偏偏王爷当时自持功勋,太过骄狂,以致物议蜚蜚。”

“史复,你住口。”王宁作为驸马可谓美姿容,平日好华服,有洁癖,因为乃是朱高煦的心腹之人,遂常来汉王府,曾见过史复被毁的容颜,心中十分介怀,认为史复容貌丑陋不配与他为伍,又因为史复性情清冷孤傲,心中便对史复愈加不满,此时听得史复直言朱高煦的过错,而朱高煦也脸色不好看,不由赶紧出言呵斥。

史复却压根不理会王宁,只是看着朱高煦道:“忠言逆耳,王爷还要听吗?”

朱高煦深吸了口,压下心中的怒意,微笑道:“先生尽管直言,只有知道了本王因何而败,本王才有可能继续谋夺储君之位。”

史复闻言眼中闪过惊讶之色,随后便又毫不在意了,继续说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