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汉王(1 / 2)

乾清宫,御书房。

“将混一图展开!”

随着朱棣的一声吩咐,四位内官协同才将大明全域图依次展露开来。

此图乃是洪武二十二年,洪武帝朱元璋亲命兵部会同翰林院、鸿胪寺、行人司以及钦天监等诸多衙门合力绘制。

图中地域东至日本,西及撒马尔罕和天竺,北抵漠北,南达占城、真腊,天下疆土莫不囊括其中。

更妙的是,图中山川河流描绘得十分详细,城镇也都用白色记号标出,连西域都不例外!

论规制之宏大,可谓天下第一!

朱棣手扶腰带昂然踱步靠近地图,透过此图俯视大明南京十三省,一股执掌乾坤的至尊天子气势便油然而生,他的目光从北至南快速扫过,最后停留在明与安南的交界之地,沉吟片刻,开口询问道:

“老二,依你看,此番南征,我大明胜算几何?”

一旁的汉王朱高煦,年不过二十八,身材魁梧,国字脸,眼有精光,因为久经战阵,素来骁勇,锋芒毕露,闻得朱棣询问,其人赶紧笑着回答道:

“安南蹴尔小邦,哪里当得了我大明雄师的一击,此番父皇征调数省之兵,对外号称八十万,贼酋胡氏若是听闻,想来早就吓破了胆。”

朱棣闻言瞥了眼朱高煦略带讨好的笑脸,伸手点了点朱高煦,笑骂道:“我是想听你的军略,可不是让你来溜须拍马,尽给我说些好听的。”

朱高煦瞧着朱棣高兴,心中暗喜,但也知道事情轻重,便收敛笑意,肃然回答道:

“此番南征之军虽然没有八十万之多,但也有三十万之众,又由成国公与西平侯这些沙场宿将率领,可谓兵精将广,儿臣实在想不出有铩羽而归的可能。”

朱棣闻言颇为认可的点了下头。

随即其人看向侍立一旁的杨荣,笑道:“勉仁,内阁七人中,唯独你在军略上最有天分,你试说一下,汉王的话有无道理,此番南征,我军真的战则必胜吗?”

三杨之中,杨荣素来以警敏通达,谋而能断著称,又因其在军略上的见识颇得立志开拓的朱棣青睐,此番询问军略,除了汉王外朱棣便唯独喊来了此人相陪。

“理当必胜!”杨荣闻言毫不迟疑回答道,“除了汉王所言之外,臣还认为,此前安南乃是陈氏当国,如今的胡氏不仅篡权自立,更是肆意屠戮陈氏遗孤,又在国内横征暴敛,激得安南境内民怨沸腾,此番我军打着吊民伐罪,为陈氏复位的旗号杀至,安南军民定然欢欣鼓舞,纷纷倒戈,所谓大势在我,焉能不胜!”

“说得好!”

朱棣听得屠戮“陈氏遗孤”心中的怒气顿起,眼中的寒光闪现,待杨荣说完后方才大声赞道。

朱棣如此忌讳“陈氏遗孤”,倒不是关心番邦的王族,而是此番他兴兵南征的一个重要理由便是胡氏设计伏杀了他支持的安南陈氏遗孤陈天平,严重冒犯了他的帝王威严。

说到此处便不得不提一句,此番朱棣怒而兴兵的缘由了。

且说,大明开国之初,安南尚是陈氏王族当国。

可不久陈朝内乱,国柄逐渐落到权臣黎季犛手上。其后,黎季犛连杀三代陈王,并尽戮陈氏王族,于建文元年灭陈自立。

窃得王位后,黎季犛犹嫌不足,遂改名胡一元,自称舜帝后裔,将安南改名为“大虞”,自号大虞皇帝。

后来,胡一元将皇位传给儿子黎仓,并改其名为胡汉苍,自己则做了太上皇,仍把持安南国事。

这力季犛以外戚之身篡位便也罢了!

毕竟同一时间明朝不也上演了一幕叔侄相争的戏码。

但他篡位后不乖乖苟在安南做他的土皇帝,却开始飘起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