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丧帅(2 / 2)

随即其人笑着对朱高炽道:“殿下有所不知,那个沐斌已经见过瞻基了。”

“喔!”

朱高炽闻言讶然。

太子妃张氏便将从伺候朱瞻基的宦官那里听来的消息告诉了朱高炽。

随即其人笑着说道:“沐斌此子我虽然没有见过,但是他能如此巧妙的规劝瞻基,此人的本性还是好的,也当得起殿下高看他一眼。”

朱高炽闻言笑着颔首,随即因为醉酒无力便又重新躺下闭眼休息了。

.........

广西,凭祥,坡垒关,南征明军东路大营。

时间弹指而逝,转瞬之间便到了永乐四年十月。

小小凭祥县现在已经聚集了十五万明军,从凭祥县城到与安南交界的坡垒关,到处是明军的军营。

而早已经在此安营扎寨多日的东路军却丝毫没有要拔营继续南下的迹象,这使得整座明军营地弥漫着一股不安的氛围。

作为此番的南征主帅成国公朱能乃是靖难名将自然不会在军略上如此迟疑不智,之所以让情况落到如此尴尬境地,乃是因为朱能本人已经病入膏肓,对于掌军有心无力了。

中军大帐内,弥漫着浓重的药味,正躺在床上的朱能脸色苍白,容颜憔悴,他略显浑浊的双眼努力搜寻着帐中侍立的众人。

他的目光依次在右副将军新城侯张辅等诸多武将身上扫过,最后又瞥了眼以兵部尚书刘俊为首的随军参赞文官,这才有气无力的苦笑道:

“诸位,此番幸得陛下厚爱,令我领兵南征,此番是我病得不是时候,耽搁了大军的进程。”

“国公爷,此事岂能怪你,广西瘴疠之地,你乃北人有所不适也是常理,我们都能理解的,还望你宽心,好好养病才是。”张辅闻言率先出列宽慰道。

其余众人见状也纷纷出言宽慰。

朱能见状轻笑一声,徐徐说道:“此番南征事关重大,我如今无法领军,关于军队我不能不有所安排,至于继任人选我已经遣急递入京上禀天子,现在我希望诸位看在我重病在身的份上,若我身有不测,在皇命抵达前诸位能够以新城侯为首,安抚住军队,以免军心动摇,坏了陛下此番的南征布置。”

张辅闻言先是一惊随即欲言又止。

而帐中其余人多数面面相觑,武将中丰城侯李彬脸有不甘之色,但怵于朱能往日的威势又不敢有所异议。

而随军文臣则多不置可否,一副置身事外,不欲多言的样子。

朱能见众人没有反对,心中也是松了口气,随即笑着道:“诸位便先出去吧!张辅留下,我还有些事情要交代你。”

众人闻言自然无话可说,独留张辅在帐,其余人等陆续退出了中军大帐。

“文弼,我这身体看样子是不行了,这南征军我便交给你了。”待众人退出后,朱能再也压制不住病情,连连咳嗽不止,断断续续说道。

张辅见状赶紧上前一步,坐于床前,扶着朱能替他顺气,一脸悲色劝道:“国公爷,你还是宽心些吧!我看朱世子遣人送来的药不错,你若继续服用,或许病情能好转些的。”

“晚了,我病得太重了,药石无救了。”朱能笑着摆手道,随即其人想起远在京师的朱勇,不由脸上有了些笑意,看着张辅道:“文弼,我如今倒是有些羡慕你父亲呀!,虽然他死在了东昌之战,未曾见到陛下功成登基为帝,但是你早早随他参加靖难之役,功封侯爵,他虽走了,你却也能撑起门户了,可我那儿子还年少,依旧在国子监厮混,未有差遣,虽然日后能够承袭我的爵位,但是我担心他日后能否支撑起一座成国公府呀!”

“国公爷,你放心,无论结果如何,日后我定会照看朱世子的。”张辅想起亡父与自己顶立门户的艰难不由略显伤感的保证道。

“好呀!”朱能闻言欣慰的拍着张辅的手,喃喃道“有你这句话,我便放心了。”

他此番举荐张辅继任为帅,一方面是因为张辅虽然资历尚浅,却经历过靖难之役,在新生代武勋中可谓魁首。

另一方面何尝不是想施恩于人,希望,在他死后,张辅能够照顾朱勇一二。

所谓的慈父之心不外如是。

朱能交代好了身后事,不由看着张辅继续说道:

“想我年轻之时承袭父职为燕山护卫副千户,不过一寻常武将,何尝想过有朝一日能够功封国公,恩荫子孙,这一切都是陛下给的呀!”

“可此番,安南胡氏,不识天威,胆敢忤逆冒犯陛下,我却不能替陛下征讨不臣。”

朱能说到此处一把抓住张辅的手臂,急切叮嘱道:“文弼,你答应我,定要领军踏平安南,亡其国,俘其民,治罪胡氏,彰显我大明威仪于番邦。”

“好!”张辅看着朱能睁大的布满血丝的双眼不由一阵哽咽,连连颔首应承道“我答应你。”

朱能得了张辅的应允,心中稍定,不再看张辅,而是偏头看向南方,眦目欲裂,连声高呼“杀......杀.......杀”

片刻后,其人抓紧张辅的手无力的垂落,一代靖难名将朱能就此病逝于南征军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