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自讨苦吃(1 / 2)

“第一甲第一名裴贤。”

“第一甲第二名柳林翼。”

“第一甲第三名梅幼儒。”

······

新的一期邸报发下来,进士的名单尽数刊载在上面,会试的题目确实也有一道“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另外两道是“宜鉴于殷”,“规矩,方圆之至也。”

又到了给林黛玉上课的时候,今天讲《诗经》的经义,咽口唾沫,贾牧说了起来:“《诗经》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有人说风雅颂是文体,赋比兴是文法,我读读以为不对,赋比兴也是文体,不过比,兴已经不可考,赋大抵是楚辞之流,不过圣人以为繁琐,删改了之...”

“圣人何以讲《关雎》编做第一篇呢?实在里面有王化的根基,就是一个诚字,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都是圣人自白,没有丝毫半点儿的矫作虚伪。”

黛玉问道:“即是这样,为什么还有风,还有讽喻呢?”

贾牧想了想:“讽喻是让人进言婉转些,不是叫人不说,在上者未必圣贤,时移世易,文体亦为之所变,你可清楚?”

黛玉点头,贾牧又接着说了下去,说了一会儿,黛玉道:“记住了。”,便要下棋,贾牧摆了一盘,和她战了一场,凭她怎么聪明,现在也不是她能战胜贾牧的年纪,既是消遣时光,贾牧也就随意下下,无所谓输赢。

远远青山吹飞絮,赏心悦目,关关未过税已半,怨声载道。

宫里派了税监,扬州这里就一桥一个税卡,乡下一个生员就可以横行霸道,收起私税,而城里,各个区域,早已经被各大家族瓜分完了,看起来临时冒出来的,细究起来,竟都有门路。

“认得这个吗?”贾雨村把鱼袋拿出来,那吏员傲然道:“而今世道不一样了,民要收,官也要收,快拿税来,要不然这条路过不去!”

贾雨村从兜里掏出几分银子,那吏员看了看,挥了挥手,贾雨村回头看,后面还有很长的队,心想:扬州府有小人。这金陵省也有小人,毕竟他丢官,就是金陵巡抚韦萧干的。

且走着,迎面走来一个人,头戴方巾,穿着蓝色缎子,手拿一把扇子,约有四十来岁,一双三角眼,薄嘴唇,脸不白但圆,身后跟着四个随从,见到贾雨村便道:“这不是老知府吗?”

贾雨村这下也认出来了,这是他从前任下的一个知县,姓蔡,怎么也到江都县来了:‘近来一直不见,你怎么来这里了?’

那人道:“实不相瞒。下官调到这里做知县,微服私访,到处看看,不想遇到了太爷,何不一起叙叙?”

贾雨村没有拒绝,几人到了一家名叫“二妙堂”的饭馆,摆上了茶,一尾鲥鱼,一碗炖鸭,一碗鲜笋汤,这蔡知县道:“确有一桩事情要请教请教,请太爷解惑,解惑。”

“什么?”

“如今春耕,省里又来了命令,说不准吃牛肉,庄稼汉种庄稼多依仗这牛,原也不该杀,只是这扬州有一帮回子,找到了我,要我宽些,说近来没肉吃了,这可怎么办?”

贾雨村道:“那可就使不得了,咱们这些读圣贤书,吃皇粮的,如今只知皇上,哪里知道这些教亲。”有句话叫做宁犯路线错误,不犯组织错误,这件事跟着上级做就是了。

蔡知县:“太爷这一言真是让下官茅塞顿开,好受了一回教。”他知道这贾雨村在林府做西席,以后还未可知,还是恭维着点。

返回